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docVIP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第 13卷第 3期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 rna l of H unan Environm en t - B io logica l Po lytechn ic Vo l. 13 No. 3 2007年 9月 Sep t. 2007 文章编号 : 1671 - 6361 ( 2007) 03 - 0056 - 05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王丽娜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系 , 湖南 衡阳 421005 ) 摘 要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旅游价值 ,但由于政府部门的疏于重视和广大民 众认识的浅薄 ,导致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 ,同时也造成不良风气的大量出现 ,使这些价值未 能得以发挥. 针对这一现状 ,以全国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为参照 ,结合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自身特点 , 从保护和发展两个方面涉及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 ,就具体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希望以此引起各方重视. 参 5. 关键词 :陕西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保护 ;开发 中图分类号 : F590. 3 文献标识码 : A 陕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作为人文旅游资源 的秦汉俑群 、汉唐陵阙对陕西旅游发展起了极大 的推动作用. 然而同样具有极高旅游价值的民俗 文化资源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鉴于此 ,作者拟 就陕西民俗旅游文化的保护和开发问题略抒己 见 ,以期提升和明确其在陕西旅游发展中的重要 地位. 丰富的陕西民俗文化尽管文化表现形式不 同 ,但有三点主要的共同文化特征 ,这就是 : 气势 磅礴 、风格古朴、黄土气息浓. 2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 由于旅游市场的变化加之相关部门对民俗文 化旅游资源宣传的忽视 ,造成了陕西民俗文化旅 游资源每况愈下的现状 ,具体表现如下 : 2. 1 民俗风情的同化 民俗风情的同化是指本地区或者本民族的民 俗风情手异族 、异地的民俗与风尚影响 ,并为其取 代的现象. 现代社会 ,政治 、经济 、文化交往日益频 繁 ,尤其是外来旅游者大量涌入等因素 ,民俗文化 被同化以至消亡的可能性大幅度增加 ,在陕西 ,尤 其是衣、食 、住等民俗同化最为严重. ( 1 )服饰方面 : 具有陕西特色的“帕帕头上 盖 ”几乎绝迹 ,只有在极少猪的地区看的到 ; 而具 有传统特色的对襟花袄和大棉裤也已被 T恤衫 和牛仔裤所代替. ( 2 )饮食方面 :“粗瓷大碗 ”已被“细瓷小碗 ” 1 陕西民俗文化概说 陕西以自己丰厚的历史沉积 ,依靠生息在这 块黄土地上的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古老质朴 、粗犷雄浑及“土 ”气是其总体的文化特 点. 稍作统计 ,陕西民俗旅游资源就有近二十种. 列举以供了解 ( 1 )秦腔、( 2 )社火 、( 3 ) 凤翔泥偶、 ( 4 )关中皮影 、( 5 ) 户县农民画 、( 6 ) 锣鼓艺术、 ( 7 )陕西饮食风俗、( 8 )陕西传统建筑 、( 9 )陕北秧 歌、( 10 ) 碗碗腔、( 11 ) 木偶戏、( 12 ) 剪纸花窗、 ( 13 )民间刺绣、( 14 ) 书法绘画 、( 15 ) 蓝田玉雕、 ( 16 )仿唐三彩 、( 17 )西安扎染等 [ 1 ] . ( 3 )居住方面 :“房子半边盖 ”、陕北窑洞、陕 南石板房 、“土墙挖洞便成门 ”的居住习惯也在逐 渐消亡 ,取而代之是直入云天的电梯楼房和高级 别墅. 2. 2 虚假民俗的出现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能给旅游地和旅游企业带 来巨大的财富已成共识. 但在发展旅游业 、开发民 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 ,一些地方和企业为了 达到某种目的 ,任意扭曲民俗. 一方面 ,他们随意 的拼凑、编造 ,将他地民俗说成本地民俗 ; 另一方 面 ,他们打着民俗旅游的旗号把林林总总的非民 俗旅游说成民俗旅游 , 造成游客的误解. 如 1995 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国民俗风情旅游年 ”,本是 从肯定民俗的旅游价值出发 ,要求突出各地地方 等主要景点后 ,强烈要求要去老城区和农村参观 ,要求够面真正有中国特色的纪念品 ,尤其是当他 们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廉价买来的旧刺绣、烟具 等 ,喜不自禁. 这些都说明了民俗文化不仅对中国人而且对 外国人都极富吸引力 ,确切的证明了陕西民俗文 化旅游资源潜在的社会文化经济价值和旅游价 值. 然而现有的民俗旅游资源却疏于重视 ,使其 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 , 处于艰难境地. 1995 年 被定为“中国民俗风情旅游年 ”. 这一年 , 在全国 入境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增长 6. 2 %和 19. 3 %的情况下 ,陕西接待海外旅游者仅增加了 0. 84 % ,且港、澳 、台同胞人数下降了 11. 5 % . [ 3 ] 4. 1 保护陕西民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