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唐文化中胡风元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大唐文化中胡风元素

浅论大唐文化中胡风元素   摘 要:胡风是大唐文化构成的主要元素,表现在饮食、服饰、建筑、文学、音乐、舞蹈、对外贸易、宗教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胡风在唐代的盛行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民族融合、交通、国际地位等方面均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唐文化;胡风;元素;表现;原因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196-03 “胡”这一说法出现很早,它是对我国北方、西方少数民族和外国人的泛称,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笔者认为,到了唐代,胡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种族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它已经上升为一种文化的概念。胡风就是指流行于唐朝社会各阶层非汉族原有的社会风气,它给唐朝文化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使唐朝文化蕴含着鲜活的胡风元素。 一、胡风元素在大唐文化中的表现 1.饮食胡风浓厚 自汉以来,胡食开始传入内地,至唐,胡食不仅非常普遍,丰富,而且成为一种时尚,并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面食制品成为中原城市的主要食品。如胡饼,在当时已成为普遍食用的名食,长安城里设有专门经营的店铺。民间还流行以胡饼作礼物互相馈赠的习俗。白居易就曾经亲手制作了胡麻饼,赠予好友,并附诗相赠:“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当时流行的面食食品还很多,有烧饼、汤饼、馄饨、麦面粥、蒸饼、笼饼、薄饼等。第二,饮酒习俗发生变化,酒店出现了胡姬陪侍的现象。盛唐时期,由于社会风气开放,国家不设酒禁。这时期不仅男人喝酒,女人也普遍爱喝酒;不仅王公贵族爱喝酒,普通百姓也爱喝酒。而中原传统的米酒,从色、香、味等方面都无法与西域的葡萄酒等果酒媲美,葡萄酒等果酒因此深受人们喜爱,这就扩大了唐朝酒的品种。唐高祖、唐太宗都非常喜爱葡萄酒,甚至还亲手酿制葡萄酒。另外,西域“酒具”的传入。如劝人饮酒的“酒胡”,盛酒的玉杯、玉碗的传入,大大改变了传统的饮酒习俗。最值得一提的还是胡姬酒店了,胡食能得以流行和胡姬密不可分。胡姬就是来自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女子,她们在酒店充当服务员或侍酒女郎的角色。由于胡姬能歌善舞,风情万种,又有异国情调,许多权贵和文人都喜欢去有胡姬的酒店饮酒,这是当时的一种世风。在所有文人中似乎李白最爱去胡姬酒店了,所以,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许多描写胡姬的诗句。如“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总之,胡食和胡姬酒店在唐朝的城市中大量存在,构成了唐朝社会生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形成了一种新的气象。第三,饮食的宗教化。唐朝时期,教派林立,除了传统的本土道教和西汉末年传入的佛教外,还有伊斯兰教、景教、袄教、摩尼教等外来宗教。从教、信教人数特别多,各教的信徒都受到本教的约束,在饮食上也有严格的规定,这就使得唐朝的饮食文化带有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其中,佛教信徒最多,又得到当权者的重视,所以,唐朝饮食的佛教化倾向非常明显。 2.开放时尚的女性服饰 唐朝的服饰受到胡风等外来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与前朝不同的特点,尤其在女性服饰方面,更多的吸收了胡服的特征。第一,体现了开放时尚的特点。襦裙服就是很好的例子,襦裙服是唐代女性的主要服饰之一,襦,唐代女性上身的服饰,很短,一般只长到腰部;领口较低,且常有变化,从其款式来看受到胡服的影响;在颜色上唐朝女性追求时尚,喜欢红,绿等鲜艳的颜色。裙,唐代女性下身的服饰,裙腰较高,用来掩胸,外披纱罗衫,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展示出女性丰满性感的身材,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的思想观念是相当开放的。与胡服相匹配的是胡妆,唐代妇女的发型大多采用胡人的样式,有回鹘髻、百合髻、云堆髻等20多种。为了追求时尚,她们不断更新发型。唐代妇女还喜欢涂胭脂,抹口红。胭脂的原料是从印度引进的黄蓝,胭脂加朱砂就成为口红,这也是源自印度的化妆术。花钿是南北朝时由中亚传入的化妆术,就是在眉目之间贴上翠绿色的鸟羽。到唐代,妇女进行了改革,将鸟羽剪成小圆点,置于眉目正中,这在当时也成为一种时尚。其二,打破传统,女着男装。按照传统观念,女着男装是不守妇道的,但在唐朝却蔚然成风。西域女子那种敢作敢为的性格和飒爽英姿的外形,成为唐朝女性崇拜的偶像,转而纷纷仿效。 3.城市建筑胡化倾向程度较高 城市是文化交流的场所,随着唐朝城市生活方式的胡化,也就必然给城市建筑带来影响,使唐朝的城市建筑有较高胡化倾向。首先,外来宗教建筑大量出现。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被统治者加以改造后,逐渐成为有利于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在盛唐,尤其是武则天统治时期,佛教极其盛行,导致大量的佛教建筑在城市出现,当时仅长安城里就有一百多座著名的佛教寺院。当然,寺院传入我国后,被加以改造,一般是砖木结构的楼台式建筑。在长安除了有佛教寺院外,还有许多具有胡风特色的建筑,有袄教祠,有景教的大秦寺,有摩尼教的大云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