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探测井在黄竹园金矿勘探中应用
物探测井在黄竹园金矿勘探中应用 【摘 要】笔者在黄竹园金矿的普查勘探工作中,采用物探电阻率测井、激电测井配合钻探与地质工作,找矿效果明显。本手段不仅识别矿化井段与矿体、确定其位置与厚度,而且还寻找井底或井旁盲矿体,确定其相对于钻孔的空间位置或顶板埋深。对于了解矿体形态、产状,合理指导钻探施工,指导金矿的勘探工作,具有较大的实用意义。
【关键词】物探激电测井;金矿勘查;蚀变构造带;测井曲线
0 引言
物探井中激发极化法[1-2](简称井中激电法)是多年推广应用的一种有效的井下与地面物探相结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本文阐述物探激电测井在黄竹园金矿普查勘探中的作用。
1 矿区地质概况
黄竹园金矿位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东段南支,属桐柏―大别山金银成矿带南亚带。北以松扒韧性剪切带与秦岭岩群毗邻,南以老湾花岗岩体相连。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信阳群龟山组。矿区岩浆活动频繁,构造断裂发育。
矿区地层岩石主要是斜长角闪片麻岩、角闪岩、闪长岩等。断裂―蚀变构造破碎带是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矿脉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0~85°。蚀变类型主要是绢云母化、硅化及绿泥石化。金矿与黄铁矿、黄铜矿等共生,并与金属硫化物的含量密切相关,基本呈正消长关系;而与硫化物的粒度呈负消长关系。矿石构造为星散状、侵染状、细粒状、网状、块状等。
2 岩石地球物理特征
该区通过钻孔物探测井和岩矿芯标本测定,取得了大量的岩矿电性参数数据,其视电阻率(ρs)值和视极化率(ηs)值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斜长角闪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闪长玢岩极化率ηs值大都在3%以下,而ρs常见值在12000~20000Ω.m间,呈高阻低极化率特征。含金矿的蚀变破碎带ηs常见值为4%,最高达7.5%,而电阻率ρs常见值仅600Ω.m,呈明显的低阻高极化率特征。地质地球物理特征表明矿体(包括矿化井段地层)与围岩在激发极化效应和导电性能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表1 黄竹园金矿区岩矿石电性参数统计表
3 物探测井在黄竹园金矿区勘探中的应用
3.1 确定矿层深度与厚度
该区对金矿的勘探,主要是通过测井参数曲线的形态特征,划分出低阻高极化率的蚀变构造带,从而达到确定矿层的深度位置与厚度。
黄竹园金矿区ZK14钻孔的物探激电测井结果见图1。钻探地质剖面表明,在孔深0~162米井段,为斜长角闪片麻岩与闪长玢岩互层,测井未发现矿化或矿层井段异常。162~190米钻探确认为是蚀变构造破碎带(金矿脉)。在矿脉的井段上,相应的测井曲线呈低阻(ρs值在101级次范围内或接近零值)高极化率(ηs值达到5.6%)的形态特征。结果在168米处的金含量为22.2×10-6。物探测井与地质钻探结果非常吻合,共同确认了矿脉的存在,矿脉厚28米,确定了其深度和厚度。
图1 ZK14孔激电测井与钻探结果比较图
1.斜长角闪片麻岩;2.闪长玢岩;3.矿层
3.2 查找漏矿层、扩大金矿规模
该金矿区ZK41钻孔的激电测井结果见图2,地质钻探结果在203.5~205.5米及247.4~251.2米两处,见到了两层矿脉,即蚀变构造带。激电测井在203~210米的井段处,曲线形态呈低阻高极化率的反应特征。ρs值仅几欧姆米,ηs峰值高达18%。不仅验证了矿脉第一层矿脉的存在,而且测井划分出矿层厚度为7米,比地质钻探结果增厚5米。
图2 ZK41孔激电测井与钻探结果比较图
1.斜长角闪片麻岩;2.矿层
根据测井解释资料结果,在247~256米处划分出第二层矿脉的位置与厚度,该井段处ρs值近于零值,ηs值高达32.5%,具有典型的低阻高极化率特征。但是,钻探在该井段岩芯采取率很低,只能确定矿脉的顶板界面,而底界面由于岩矿石破碎,取芯率低难以控制,确定矿体的厚度仅为3.8米。而测井结果的划分,不仅验证了矿脉顶板位置,且底界也比钻探控制位置下移,其确定矿体厚度10米。因此,测井结果为控制矿脉的变化,扩大金矿储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黄竹园金矿区ZK42钻孔的物探激电测井结果见图3,地质钻探在212~220米和231~242米两段分别发现绢云母蚀变岩和破碎岩,均有明显的黄铁矿化。测井资料表明,在200~250米的大井段上,均为低阻(ρs值近于零)低极化率(ηs值一般为0.7%,个别高达5.5%)特征,仅仅在接近上下两端界面处极化率稍高,是金属硫化物引起,但对于整个大层(200~250米)的井段而言,难以定出有价值的矿层。结论被分析结果证实。说明只有ρs异常是不够的,必须伴有ηs异常才能定为矿体。
图3 ZK42激电测井与钻探结果比较图
1.斜长角闪片麻岩;2.矿层
该金矿区ZK12钻孔的激电测井结果见图4,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