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詹姆斯·特瑞尔-玩光艺术家
詹姆斯·特瑞尔:玩光艺术家 詹姆斯James Turrell),他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在美国洛杉矶兴起的“光与空间艺术运动”(Light and Space Movement)中,与罗伯特Robert Erwin)和道格Doug Wheeler)并称“三杰”,他与厄文同为最早荣获“麦卡瑟天才奖”的视觉艺术家;然而,他的特定场域装置对展览场地有着苛刻的要求,极少在公共博物馆中展出,他也因此未能像贾斯伯Jesper Johns)、唐纳德Donald Judd)和丹莱明(Dan Flavin)等同时代艺术家那样,在公众中获得广泛的声誉。2013年6月至9月,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为詹姆斯
《阿顿王朝》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特瑞尔回顾展,精选了艺术家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十余件代表性作品。展览的核心作品《阿顿王朝》(Aten Reign,2013)是为该博物馆著名的圆形大厅设计的一件灯光装置。作品在圆形天顶与第一层环形画廊之间,搭建了一个高约29米的圆锥形钢架,钢架由上而下分为六层,对应博物馆内螺旋攀升的六层画廊,构成了直径由上而下渐次增大的六层同心椭圆椎体空间。
每层钢架内设置着两排LED灯管,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下,灯管发出的各色灯光混合成统一的色彩,渐次变幻为白色、月白、浅桃色、洋红、落日时的橙色、柔和的丁香色、带绿意的金丝雀浅黄,最终变为暮光时的浅灰。进入装置内的一切,都在灯光的色彩中消解并统一为一色。这种感觉的被剥夺感(sensory deprivation),正是超感官心理学(ESP)上所谓的“全域”或甘兹菲尔德现象(ganzfeld effect)。当你躺在展厅的地面,或坐在靠墙的椅子上仰望天顶,五个同心的椭圆似乎只是一个飘浮在空中的薄薄平面;但另一瞬间,五个椭圆又似乎由外而内向后退缩,中间的椭圆则向前凸起,呈现出立体的三维效果;在色彩转变的瞬间,你或许会失明般地眼前一黑,但神经末梢却能让你感知到视神经所不能见到的色彩。
作品以“阿顿王朝”命名似乎暗含着神秘的宗教意味。阿顿,意为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4世纪)法老阿蒙霍泰普四世(Amenhotep IV)的神物“太阳圆盘”,圆盘的顶端刻着象征太阳神拉(Ra)的椭圆,椭圆下方刻画的是太阳神放射出的光芒。特瑞尔的灯光装置所呈现的同心椭圆与太阳神盘在形式上的相似,使得《纽约客》杂志的艺术评论家彼德Peter Schjeldahl)推测这件作品就是太阳神的象征。尽管特瑞尔对这种直接的联想给予了否定,不过他并不否认自己作品中的光蕴含宗教意味,“光不是神圣启示的载体,而是神启示本身。”
特瑞尔的作品是一种关于知觉和体验的艺术。他说:“我的作品是要将你(观众)带到我所创造的情境中,带你去观看与发现。那将变成你自己的体验。”置身于特瑞尔的《阿顿王朝》中,观众被奇幻的光线与色彩淹没,卸下了他们对于世界现象的一般知识、假设与执念,像新人一般用感官去感受和认知当下所置身的环境。这种超验的视觉感受,一如迷幻剂作用神经末梢,带给观者似宗教迷狂般的心理体验。
作为视觉语言的光
这次的特瑞尔艺术回顾展呈现出倒叙的展览结构,在挑战观者色彩感官体验的《阿顿王朝》之后,其他展厅呈现的是特瑞尔艺术生涯早期――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四件代表作品。
1943年,特瑞尔出生于加州帕萨迪纳(Pasadena)一个虔诚的教友会(Quaker)家庭。尽管他自幼喜爱艺术,但笃信教友会信条的父母至今都认为艺术不过是人性的虚荣。上世纪60年代,特瑞尔结束了在波莫纳学院(Pomona College)的认知心理学与数学专业的学业后,随即进入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学习艺术。60年代占据艺术图景的是那些不断翻新的艺术媒介和观念,很多艺术家放弃了艺术执着于物(object)的传统,而转向难以用物质性(physicality)来界定的艺术媒介――语言、表演、影像等。特瑞尔对艺术品物质性的反叛似乎比他同时代的艺术家更为直接和彻底,从一开始,他就选择了“光”作为创作的媒介。
如特瑞尔自己所言,“光”并非艺术史的新事物,文艺复兴至印象派以来的艺术史甚至可以被视为一部关于描绘光的历史;不过这一情境下的光,还是艺术表达的对象而非媒介。特瑞尔对光作为艺术媒介的最初体验,来自上世纪50年代他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见到的托马斯Thomas Wilfred)的灯光艺术。在加州大学学习期间,他偶然发现了利用光创造视觉幻象的方法:如这次参展的作品“Afrum I(White)”(1967),在无光的室内,从特定的角度,幻灯机的投影仪在墙角上投射出的几何形白光,能给人以一种错觉――墙角间似乎悬浮着一个三维的发光实体。同年创作的“Pra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