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河矿概况.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寺河矿概况

前 言 寺河矿隶属于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晋煤集团),是目前晋煤集团的主力矿井之一,为国家“九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 矿井瓦斯涌出量较大,目前为晋煤集团绝对瓦斯涌出量最大的矿井。随着采掘延深,煤层瓦斯含量和突出危险性不断增加,矿井瓦斯治理难度越来越大,瓦斯隐患已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 2006年2月1日寺河东井区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 2007年5月20日和2010年9月16日,寺河矿西井区分别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2005到2010年,寺河矿共发生八次瓦斯动力现象。 寺河矿如何应对目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式,质变为高产高效的本安型矿井,瓦斯治理工作举足轻重。本着“高投入、高素质、强技术、严管理” ,“瓦斯不治、矿无宁日”的瓦斯治理理念,为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参照《晋城无烟煤业集团瓦斯治理示范矿井的标准》和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议,结合寺河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在充分利用现有地面抽采系统和井下抽采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加大抽采系统建设,尽早实现区域预抽到位,以抽定掘、以抽定采,确保“抽、掘、采”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煤与瓦斯共采,达到矿井本质安全型目标,实现寺河矿的长治久安、和谐发展。 第一章 概 况 一、矿井位置 寺河矿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偏北,行政区划属山西省晋城市所辖,跨沁水、阳城、泽州三县,工业场地位于沁水县嘉峰镇嘉峰村与殷庄村之间,距沁水县城53km,距晋城市区70km。地理坐标:北纬35°30′51″~35°36′11″,东经112°27′07″~112°40′54″。寺河井田南北走向长平均12km,东西倾斜宽平均14.4km,面积为173.2km2。井田划分为东井区和西井区两个井区分别进行开拓建设,其中东井区为生产区域,西井区为基本建设区域。矿井周围的公路四通八达,侯月铁路纵贯井田西区东部,接入全国铁路网,井田内外交通便利。 二、矿井煤层地质及瓦斯赋存情况 1、地质特征 寺河井田位于沁水复式向斜盆地的南端东翼,处于晋获褶断带、沁水盆地南缘东西~北东向断裂带及阳城西哄哄—晋城石盘东西向断裂带之间。井田内地层出露中常,自东向西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井田构造形态为一倾向西北的单斜构造,在此基础上发育了一系列近南北~北北东向的宽缓褶曲,断层较少。地层倾角3o~15o,一般在10o以内,个别地段受构造影响岩层倾角变大。 2、地质构造 井田受新华夏构造太行山隆起带、断裂带、晋东南山字型构造的影响,构造以褶曲为主、断裂次之. 褶曲一般为幅度不大、两翼平缓、开阔的背、向斜。断层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落差一般不大于20m。无岩浆活动。纵观全井田,构造属简单类型。 (1)褶曲 井田内近南北向的主要褶曲为15条,轴向为近南北向,构成井田内构造形态的骨架。另外还有一些低次序的褶曲分布于井田的局部区域,其长度一般不超过1200m,在井田内渐灭。 井田东翼主要有18、58#向斜及59#背斜;中部主要有常店向斜、郑村背斜、潘河向斜、柿市沟背斜、磨掌向斜、马庄背斜等;西翼主要有刘家腰向斜、町店背斜、石旺沟向斜、下黄崖背斜、上黄崖向斜、刘家庄背斜、东圪坨向斜。 (2)断层 井田内断层主要分布于西北部边界寺头正断层附近和西部 F12断层的两侧,多为次生断层。 井田东翼的主要断层有F12、F13、F14逆断层和F15、F16、F4、F17正断层;中部的主要断层有F2(寺头断层)、F3、F4、F5、F6正断层;西翼的主要断层有F2正断层和F1逆断层。 (3)陷落柱 根据各阶段地质工作成果资料,井田内已发现岩溶陷落柱8个,其中地质填图地表发现3个,三维地震勘探发现5个,位于西井区中东部边界附近,长轴50~250m,短轴50~150m。 除上述主要构造外,采掘作业过程中还实际揭露一定数量的褶曲、断层、陷落柱,不同程度地影响到采掘活动。 (4) 变薄、缺失区 从三维地震及采掘揭露情况看,东区有2个变薄、缺失区(冲刷或其它原因造成),西井区存在13个冲刷带(煤层变薄区)。 3、煤层特征 井田主要煤系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平均厚136.02m。含煤15层,煤层总厚14.67m,含煤系数10.8%,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3层,总厚度10.32m,可采含煤系数7.6%。 山西组(P1s)厚30.70~59.10m,平均45.20m。含煤4层,自上而下依次为1、2、3、4#,煤层总厚6.89m,含煤系数15.2%,其中可采煤层1层(3#),平均厚度6.31m,可采含煤系数14.0%。 太原组(C3t)平均厚90.82m。含煤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