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区域风险评级研究_基于聚类分析和多元有序Probit模型.docx

商业银行区域风险评级研究_基于聚类分析和多元有序Probit模型.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业银行区域风险评级研究_基于聚类分析和多元有序Probit模型

!!!!!!!!!!!!!!!!!!!!!!!!!!!!!!!!!!!!!!!!商业银行区域风险评级研究—基于聚类分析和多元有序Probit模型陈强(兴业银行,福建福州350003)摘要:从外部监管要求还是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需要来看,区域风险评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区域风险评级的定义出发,介绍了区域评级的模型构建思路和方法,采用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相关宏观数据,给出了具体的实证分析结果。基于区域评级模型的量化结果,本文最后从等级划分、客户评级及组合管理层面提出了应用建议。关键词:商业银行;区域风险评级;聚类分析;多元有序Probit;组合应用JEL分类号:G21中图分类号:F2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14)10-0053-06一、引言从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要求来看,充分识别、准确计量和有效防范风险一直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首要任务。近些年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国内商业银行构建内部评级体系,在微观层面对单个客户信用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价的方法已比较成熟,而且评级结果正逐步在风险管理的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从评级模型的相关研究文献来看,在微观方面国内外学者关于商业银行客户评级的研究多集中在违约概率模型的构建方法、具体技术及相应实证结果的研究和分析上。例如:吴世农和卢贤义(2001)、姜天和韩立岩(2004)、管七海和冯忠宪(2004)就Logistic回归模型在好坏1:1的配比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分析;Kumar等(2003)采用简单逻辑回归模型对滞后宏观经济与金融变量进行回归,发现无论对样本内还是样本外区间,该模型均能正确预测主要危机的发生;武剑(2005)就内部评级模型的构建方法、关键步骤及相关应用进行了介绍;Jones(2006)依据德国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利用逻辑回归模型,研究了定性信息(如管理层素质、企业市场地位等)与信用评级的相关性;陈建(2007)对国际上先进的信用评分模型的数据基础、关键技术、开发流程及应用管理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郭淑彬等(2009)主要就Logistic回归模型的好坏配比及多种配比下模型的实证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石晓军、张长彬和程铖(2012)提出基于ROC分析并结合多项式拟合的分界点确定方法测算出合理的分界点水平;陈强(2013)基于EDF和商业银行内部数据,采用SUR估计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商业银行客户评级分布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内在传导机制及其对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的影响。从外部监管要求来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指出:“银监会有权根据现金流覆盖比例、区域风险差异,通过调整风险权重、相关性系数、有效期限等方法,确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集中度风险资本要求”。此外,《管理办法》附件也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应确保内部评级和风险参数量化的结果应用于信用风险管理实践,在核心应用范围内,商业银行应根据债务人和债项的评级以及行业、区域等组合层面评级结果,制定差异化的信贷政策”。从《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来看,对区域风收稿日期:2014-04-27作者简介:陈强,男,现供职于兴业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金融计量学博士。53!!!!!!!!《上海金融》2014年第10期险的计量和评级不仅是内部评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定商业银行监管资本要求的重要因素。为此,商业银行需要基于行业、区域等组合层面的评级结果来制定差异化的信贷政策、风险管理政策,并在信贷审批、授权管理、限额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展开应用,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对其所在经营区域的总体风险水平和特征进行量化评级。因此,与一般经济主体信用评级的框架相比,商业银行区域风险评级在评级对象、评级目标、应用导向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区域风险评级无论在评级思想还是包括建模方法论、数据需求、变量选择等在内的理论方法方面均与前者存在较大的差异。作为一个新兴的评级方向,对区域风险的识别与计量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仅有少量文献如杨丽荣(2008)、姚星垣(2008)就区域金融预警机制相关变量的权重确定方法进行相关研究;陈强(2013)就如何在组合管理层面开展区域评级的应用进行了说明等。另一方面,虽然区域风险评级计量及应用方面的文献比较缺乏,但学术界对地方政府债券评级的研究还是比较丰富的,如韩立岩(2005)运用模糊期权方法分析了违约风险与发债规模之间的对应关系,认为在一定财政收入与支出分布状态下,地方政府债券的信用等级与发债规模相关性最高;宋立(2007)认为地方政府债券信用等级的确定应集中于区域经济环境、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等方面;陈超(2008)就影响债券评级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Logit回归模型对已发行的城市建设投融资公司企业债券的信用级别与相关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