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层空间的所有权制度探析从公地悲剧谈起.docx

外层空间的所有权制度探析从公地悲剧谈起.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层空间的所有权制度探析从公地悲剧谈起

外层空间的所有权制度探析—从公地悲剧谈起张天泽(深圳大学 法学院,广东 深圳518052)摘要:“全人类共同所有”是外层空间目前的所有权属性。“人类共同继承财产”这一概念的提出并为广泛接受,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对“技术霸权主义国家”的抗衡。共同财产原则的影响下所形成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南极公约》以及《月球公约》实质上将南极海域以及外层空间变成了一块“公地”。空间碎片的直线增长、南极物种急剧灭绝以及海鱼存量的下降的现象,可以通过经济学上的公地悲剧及行为学给以恰当的解释。制定统一空间法规约、建立主权国家的国际间统一的协调机构、和平地划分外层空间的主权,是促进外层空间和平而高效利用的重要保证。关键词:外层空间;公地悲剧;空间碎片;和平分割;统一空间法中图分类号:D99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0-0082-03引言所有权自身具有的普遍性与排他性特征使得将财产权益一旦得以确定,其他人在经过所有权人许可之后亦可使用。为了促进这种使用的效率,所有权人往往会努力维护并提升其财产的价值,使得这种利用得以永续进行,使得所有权人与利用者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有效改善,因此发挥资源带来的最大价值;反之,如果所有权无法确立,自由市场这一原则和途径也自然不具有可行性,并且“公地悲剧”①将随之产生。《外空宣言》的第3条和外空条约的第2条都明确规定了“外层空间,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在内,不得通过国家提出主权主张,通过使用或占领,或以其他任何方法据为己有”[1]14。《月球协定》第11 条第1 款规定“月球及其自然资源均为全体人类的共同财产”,第 2款规定“月球不得由国家依据主权要求,通过利用或占领,或以任何其他方法据为己有”。公约制定者冀图希望这两条平等的规定达到“外空自由”理念的初衷,并使得外空开发者共同“为全人类谋取福利和利益”。②一、《南极公约》所有权问题与过度捕捞南极圈内,从海冰里也滋生出另外一条食物链[2]。漂浮在南极海面上的海冰底部2厘米处,居住着几百种藻类和微小动物。他们寄居在海冰内截流的细小海水通道内。鳕以片脚类动物为食,鳕又是环斑海豹的食物,而环斑海豹又是鲸鱼的食物。几者在南极海域维持着动态的平衡,生生不息。当鲸鱼数目一旦由于人为的原因锐减,生态链条一旦被打破,必然引发新一轮的生物数量的锐减。之所以物种灭绝,其根源在于所有权问题上的不明确,各国的恶性捕捞造成了“公地危机”下的恶性捕捞,进而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理查德·波斯纳在其《法律的经济分析》书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一个不保护财产权的社会会怎样?比如说农民在其土地上耕种作物,待到收获时他的邻居却将它收割出卖了,而这个农民却没有任何法律手段去制止邻居的行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他既不能对他的土地主张所有权,又无权主张其农作物的权利,如果这种事情多次发生,土地将不会有人耕种[3]。公地悲剧是这种情形的另一个侧面。如果公共资源的所有权未得以确立,人们对于这种无成本或者低成本可以获得的公共资源就会肆无忌惮的攫取。在经济学意义上,公地悲剧实质导致了的资源的低效,因为公共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为少数有能力(如身强力壮)者获得,由于人们对于资源的边际需求递减,社会总体效用的实现将因为不少的个体没有获得资源而产生的效用低于在自由市场(自由市场的前提是产权的确立)的情况下的效用总和。淤英国科学家哈丁首次提出了公地悲剧这一概念并通过形象的例子对此加以解释:假设有一片公共牧场可供牧民们自由放牧,在缺乏使用限制机制的情况下,每个牧民所做的决策总是尽量多地放牧或者延长放牧时间,直至放牧总数超过草地的承受能力。结果草地逐渐耗尽,而牧民也无法继续在该公地上放牧和得到更多收益,这时便发生了公地悲剧。于笔者认为,经济学上,这种想法已经被充分地证明了不可能性。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曼瑟尔·奥尔森(1965)提出了“零贡献理论”,即除非群体的规模很小,理性自利的个体不会为群体的公共利益付诸努力。将在后文予以具体论述。收稿日期:2014-08-08作者简介:张天泽(1992-),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本科生,法律、经济双学士,从事法经济学、空间法学、资源法学研究。F a X u e Y a n J iu ☆ 法 学 研 究 ☆(南极物种总量曲线)(南极物种消亡率)[4](南极海域鳕鱼的捕捞量,70年代到八十年代急剧上升,而后随着南极物种总量的减少而缓慢下降)[5]显然,自南极条约1961 年实施以来,没有人对南极的陆地或者海洋能够主张主权,抑或这种主权要求被条约所冻结的情况下,一些国家在初期及其后的一定时期内,并未减少对南极海鱼的捕捞,从直观上导致的问题就是南极物种总量的减少和消亡。由上图分析可知,若以1970年为基点计算,其后的30年内,南极的淡水鱼的总数量降低了40%以上,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