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食品工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州市食品工业

第四章 食 品 明朝期间始有酿酒,只是民间自酿自饮,未形成行业,也未形成社会化的商品交换。清朝咸丰年间有调味品业的酱料业,主要是前店后铺的酱园,以手工劳动出产品供应市场。民国年间有食品加工业和糖果业,以私人家庭作坊方式出产品,20世纪40年代期间,由于战争所至,疏散到柳州的人口不断增多,促进柳州的酿酒饮料业、食品加工业和糖果业兴旺起来。民国31—37年(1942—1948年),柳州有酿酒饮料业40多家;有老字号的酱园20多家;有主食品加工和糖果业50多家。期间,江浙、沿海和湖南、广东等地区的工业商纷纷迁到柳州创业,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柳州城内各条街都有食品加工小企业。特别是酱料业、糖果业、主食品加工业的粉丝业、酿酒业等,后沿续到解放后,成为柳州一轻工业食品行业发展的基础。 柳州解放后,市工商局、商业局、手工业联社,分别把沿续下来的私营食品制造业的企业管理起来。并对其优先放贷扶持、供水供电优先保证,优先提供技术人员等措施,促进一轻食品制造业不断发展。60年代以后,酿酒饮料业、食品加工业、糖果业不断壮大发展,并新创办了味精业,在市食品总厂设立味精车间。70年代创办罐头食品厂,开始有罐头食品业。80年代初办成儿童食品厂,有了儿童食品业。到1995年底,柳州一轻食品制造业有主食品加工业、糖果饼干业、酿酒饮料业、调味品业的酱料工业和味精业、罐头食品业和儿童食品业等多行业的工业企业。两县一郊、4个城区、乡镇企业、粮食系统、蔬菜系统、私人企业等,都办有食品加工企业,据统计柳州市辖区共有165家食品工业企业。其中柳州市啤酒、糖果一厂、糖果二厂、食品总厂、味精厂、罐头食品厂、儿童食品厂等7家属于一轻工业企业。国营企业6家,儿童食品厂1家为集体企业。在7家企业中有啤酒总厂、糖果一厂、糖果二厂3家为全国同行业的大型企业之一;有食品总厂和味精厂2家为全国同行业的中型企业之一;有罐头食品厂和儿童食品厂2家为小型企业。3家大型企业的年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均达1亿元月。7家企业累计,年工业总产值3.9545亿元,销售收入3.9544亿元,税利2818万元,其中利润5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6335亿元,职工总数4230人。 第一节 酿 酒 早在明末时期,柳州就出现酿酒业,民间用自己产的粮食酿酒自饮。到民国初年,柳州的酿酒业有所发展,民间小型酿酒作坊开始扩大。这些小锅酿的粮食酒香味适中,在柳州境内乡村墟场销售。以及小商小贩用肩挑把这些酒运到柳州周边各县销售。40年代中末期,由于战争频繁,各地疏散到柳州谋生的人增多,使柳州的酿酒业曾一度兴盛起来。民国34—37年,柳州的大小酿酒业40家,总资本达2092多万元。 1949年底,柳州临解放前,民间的小型酿酒业普遍停业。柳州解放以后,民间酿酒的小老板又重操旧业,恢复酿酒业。 广西酒精厂 二十年代末,柳州历史上出现一间被称为“中国创办酒精业最大而最早者”的官办广西酒精厂。因当时广西省内已使用汽车,仅梧州一地,平均每月耗汽油30万斤,而来源无保证。民国16年夏,全省因汽油断供,汽车停驶半月多,省政府谋求一种可以替代汽油之物,遂起办酒精厂之意。民国16年秋,广西酒精厂筹建,初设于梧州合益街,后考虑柳州荒地多,可种植原料(红薯、木薯、玉米等),遂迁建于柳州鸡喇村。筹建初期,因种植原料与地方农户纠纷难解,以及省政府政变,该厂于民国18年停建。民国20年新桂系重新执政,该厂又恢复建设。21年11月该厂正式生产,职工25人,原料为桔水,年产96度酒精24万余斤,采用太极商标,资本额375993元(旧国币),企业直隶省建设厅管理。22年3月改隶属省工商局管辖,增设农场1500亩,自种一部份原料,兼用杂粮为制造原料。由于生产原料成本过高,销售主要是广东,省内销路甚少,投产后累年亏损。后又试制以三比七(汽油与酒精)混合的亚可林(ACOLINE)引擎燃料,结果不令人满意,也无销路。往年,该厂每月销往广州的酒精平均都达2万多斤,从23年以后,广东酒精厂相继建立,市价惨跌,销量减至每月不及1万斤。到24年产品积压严重,年产量降至8.3万余斤。民国24年11月中旬,广西第一间新式机制糖厂——贵县罗泊湾糖厂投产,有大量廉价桔水配套供应酒精厂,使得酒精成本下降,年产量又上升至18万余斤,产品重新又占领了广东市场。28年春,贵县糖厂遭日军飞机轰炸,厂毁停业。酒精厂又只好改用杂粮作原料,价昂难支,生产断续,一蹶不振。民国30年夏,由农林部投资,在酒精厂内利用原锅炉等设备生产蒸制骨粉肥。民国30年9~10月,广西省政府为了与国民党中央在经济上保持半独立状态,组织成立了地方公营的广西企业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将原省营的14个厂矿、农场单位接收经营。广西酒精厂遂价拨广西企业公司。到民国31年4月,该厂已有职工79人,资本增至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