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VIP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 生物学危害及其形成因素包括哪些? 生物污染 生物不相容性 不正确的配方(化学成分) 毒性 变态反应性 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再感染和(或)交叉感染 热源 不能保持卫生安全性 降解 * * 风险评价的方法 风险的组成 * * 概率 按事件发生的概率(/每年),损害发生的可能性分为六级: 6 = 经常发生 (1) 5 = 有时发生 (1 - 10-1) 4 = 偶然发生 (10-1 - 10-2) 3 = 很少发生 (10-2 - 10-4) 2 = 非常少发生 (10-4 - 10-6) 1 = 极少发生 (10-6) * * 风险 = 严重性 x 可能性 结果 可接受性 0 — 6 可接受 7 — 12 报警, 担忧 13 — 30 不可接收 * * 降低风险 当分析出的危害存在一个或多个风险时,应采取措施,以便使与每个危害相关的一个或多个剩余风险被判断为可接受的。 * * 2. 方案分析制定 风险控制方案识别可依次按下列顺序: 通过设计取得的固有安全性 医疗器械本身或生产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告知安全信息 重新确定预期用途 * * 3.风险控制的实施 按计划实施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均应予以验证。 4.剩余风险的评价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后,应按规定的准则对剩余风险进行评价,如不符合准则的要求,则应采取进一步的风险控制措施。 * * 5. 风险/受益分析 如判断剩余风险为不可接受,但进一步的风险控制又不实际,此时应做如下判断: 受益是否大于风险? 是 剩余风险可被接受 否 改变设计方案 * * 6.产生的其他危害判定 应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审,以便判定是否引入的其他危害,如果控制措施引入了新的危害,则应评定相关的一个或多个风险,并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 * * 7.风险评价的完整性 应确保所有已判定危害的一个或多个风险已得到评价。 所有评价的结果应记入风险管理文档。 * * 全部剩余风险的评价 在所有的风险控制措施己经实施并验证后,应判断全部的剩余风险是否可以接受。 全部剩余风险的评价结果应记入风险管理文档。 编写风险管理报告  应包括:危害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验证、剩 余风险的可接受评定等内容。 * * 生产后的信息的收集及评审 与医疗器械安全性有关的信息可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是否有事先未认知的危害出现 2. 是否有某项危害造成的已被估计的一个或多个风险不再是可接受的 3. 初始评定是否失效 *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控制程序 *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计划 *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报告 * 医疗器械风险 安全特征问题清单 * * *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 基础知识 YY/T 0316-2008 idt ISO14971:2007 《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 第一章 风险管理的发展和重要性 第二章 标准的基本思想 第三章 标准的应用范围 第四章 相关术语 第五章 风险管理通用要求 第六章 风险管理过程 第七章 风险管理报告+实例 第八章 生产后信息 第九章 风险管理技术 * 风险概念基础 事物的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在科学研究中,不确定性是通过科学试验报告中的标准偏差和变量系数来反映的,一般来讲,当对想要得到的试验结果不能加以确定时,对不希望得到的结果也一样不能加以确定。 根据掌握的与科学、工程和技术相关的知识使得我们能够对取得的预期结果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同时对不希望得到的结果出现的风险加以评估。 * 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 1996年 医疗器械全面引入风险管理标准。 ISO14971:2000《医疗器械 – 风险管理 - 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于2000年发布。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发布了YY/T0316-2000《医疗器械 – 风险分析 – 第一部分:风险分析应用》。 2003年6月20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YY/T0316-2003《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的应用》,等同采用ISO14971:2000,代替YY/T0316-2000,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 2004年8月公布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中规定,申请注册境内第二类、第三类和境外未批准上市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应当提供安全风险报告,应当按照YY/T0316标准的要求编制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