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麻黄汤及其类方探讨2
麻黄汤及其类方探讨2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组成】
麻黄二两,去节 赤小豆一升 连轺二两,连翘根是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大枣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一升,切 生姜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条文】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262)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分析】
用于湿热发黄兼表证者。
“伤寒瘀热在里”,为外有寒邪束表,内有湿热蕴郁,表邪不解,湿热之邪难以外越;湿热内蕴,又阻碍表邪之外解,湿热郁遏,势必发黄。
此是湿热兼表,单纯清利或解表,均非所宜,故主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一则以解表散邪,一则以清热除湿以退黄。
生梓白皮苦寒亦能清利湿热,无此药可用桑白皮或茵陈代之;连轺即连翘根,亦可用连翘代,可清透邪热之结;
潦水即地上所积雨水,古谓“无根之水”,因其无根味薄,不助湿气。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类证】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茵陈蒿汤、梔子柏皮汤皆治湿热发黄。
茵陈蒿汤治湿热并重者,
栀子柏皮汤治疗热重于湿者,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湿热发黄有表邪者;
茵陈蒿汤使湿热从二便分消,
栀子柏皮汤驱邪从小便出,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则发汗利小便使湿热外透下泄。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应用】
(1)黄疸:本方用于治疗阳黄初期兼表证者,常加茵陈,效果更佳,且麻黄、生姜不宜久服,表证一罢,即须撤去。
(2)皮肤病:本方加减可用于治疗湿疹,水痘,天疱疮,痤疮,血管神经性水肿,寻常型银屑病,荨麻疹证属风湿蕴热者;日光性皮炎证属表邪外束,湿热瘀滞者;带状疱疹证属湿热蕴积,湿热毒邪侵扰肌肤者。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要点】
1.抓病机:本方证乃湿热兼表,宜表里两治,故无论是皮肤病,还是脏腑症证,谨守病机,异病同治,均可获效。
2.抓主症:本方证原方过简,后世医家均以方测证,其主症应为发热,恶寒,无汗,或汗出不彻,或肿,或发疹作痒,或身目俱黄,小便黄,短少,苔白或薄黄,脉浮。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组成】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黄附子细辛汤
【条文】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301)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302)
麻黄附子细辛汤
【分析】
少阴病应以无热为常。发热应为太阳受邪,沉为少阴脉,今既发热而脉又沉,故谓太少两感。
太少两经同病,治太阳应发汗,治少阴应温阳。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发汗,助阳解表。
方用麻黄发汗以解太阳之表;附子扶阳以温少阴之里;细辛则既能解在表之寒,又能散少阴之邪,与麻黄、附子相伍,有表里两治之功,三药合用,扶正祛邪,温阳解表,用于少阴始病之时。
麻黄附子细辛汤
【分析】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分析本方证时说:“此外感之寒凉,由太阳直透少阴,乃太阳与少阴合病也。为少阴与太阳合病,是以少阴已为寒凉所伤,而外表纵有发热之时,然此非外表之壮热,乃恶寒中之发热耳。是以其脉不浮而沉。盖少阴之脉微细,微细原近于沉也。故用附子以解里寒,用麻黄以解外寒,而复佐以辛温香窜之细辛,既能助附子以解里寒,更能助麻黄以解外寒,俾其自太阳透入之寒,仍由太阳作汗而解,此麻黄附子细辛汤之妙用也。
麻黄附子细辛汤
【应用】
感冒:本方用以治疗阳虚感冒、空调感冒、反复发热、太少两感夹湿、流感、房劳外感等。
肺部疾病:对于肾阳素虚,复感寒邪所致的咳喘,用本方效果满意。亦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痛证、痹证、痿证:本方对痛证的应用屡有报道,凡肾阳虚弱,寒邪外束,气血不畅,脉络受阻等所致的疼痛,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水肿:本方适用于阳虚阴盛,复感寒邪,气化无权,水道不利所致之水肿。本方有发表散寒,温阳利水之功,投之可内外分消,水肿自去。
麻黄附子细辛汤
【要点】
1.抓病机:本方病机为少阴兼外感,即太阳、少阴两感证。太少两感证的治疗有三法:
风寒之邪初客少阴,脉沉,反发热,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发汗;
邪客少阴,病程稍长,正气较弱,但又未出现下利清谷、四肢逆冷之阴寒里证,则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
如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后病不解,仍周身疼痛,脉沉,甚或下利清谷、四肢厥冷等里虚寒重证,当用四逆辈以温阳祛寒,急救其里,不可再用麻黄之属攻表。
麻黄附子细辛汤
2.抓主症:本方证以发热、恶寒、无汗与肢冷、脉沉弱并见为主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