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学院办学定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对培养方案修订中若干问题的思考.ppt

知行学院办学定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对培养方案修订中若干问题的思考.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培养目标 能力要求: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强,技术全面,职业技能良好。 -----属“中间型”人才。即应用研究能力可以不及工程型人才,具体操作能力可以不及高职院校,但技术应用能力、面向行业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要高于工程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素质要求:综合素质高,职业素养好,品格优良,注重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培养目标及规格标准 学院层面的规格标准 体系构建 细化目标 课程体系 构建课 程体系 专业培 养目标 社会需求 专业特点 + + 办学定位 培养目标 细化培 养目标 形成人 才规格 一、构建思路 路线图 宏观分析 确立目标 课程体系 二、专业层面的培养目标 目标内涵的确定 毕业后可从事的职业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 参考格式:本专业培养具备(······等方面的)知识(能力),能在(······等部门/领域、单位/岗位)从事(······方面工作的)的(······学科)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课程体系 三、课程体系结构 平台+模块课程结构 实践教学体系 社会调查、社会实践 基础实践 专业实践 创新实践 专业见习、实习 公共基础、学科专业平台中的实践类课程 综合素质拓展课中的实践类课程 任选课中的从业技能类课程 专业限、任选课中的实践类课程 毕业设计(论文) 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 (基础实践能力训练) (专业实践能力训练) (创新实践能力训练) 课程体系 三、课程体系结构 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 教育课程 通识性课程 创新创业基 本技能课程 创新创业 实践课程 创新创业技能 创新创业技法 基础科技活动平台 创新实践教育平台 创业实践教育平台 创新创业精神 创新创业意识 头脑风暴法、组合创新法 列举分析法、逆向转换法 观察、沟通 借力、抓机遇 学术交流、专业文化节 学术讲座、专业类社团 单科、专业、综合类竞赛 交流平台、创业大赛平台 实习平台、创业实践训练 三、课程体系结构 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 课程体系 1.根据学生的共性发展和专业要求设置平台,各平台层次不同但又相互联系、逐层递进。 2.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职业技能要求设置模块。体现了分流培养、因材施教和职业导向的原则。 3.具有完整性和开放性。平台确保了基本培养规格,模块体现了应用特色,可灵活设置,按需设置或调整。具有完整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有利于培养“本科底蕴+应用特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课程体系结构 主要特点 课程体系 1.适当压缩总学时,为学生留出更多的自学时间。 2.适当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适当压缩理论课教学时数,增开应用性、实践性课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4.按照学科类别,实践课学时人文社科类专业不少于20%、理工类专业不少于30%、学前教育等师范类专业教育实践不少于1学期、非师范类专业实习不少于12周。 三、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的学时要求 课程体系 1.教务处重点做好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实践性平台课程、综合素质拓展类课程的设计。 2.各系重点做好学科专业平台课程、专业限选方向模块课程、专业任选课程的设计。 3.教务处会同学生处、各系共同做好从业技能类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的设计。 四、课程设置 职责与分工 课程体系 1.要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要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行业、职业和岗位群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来设计课程,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3.要有现实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一是现有条件具备;二是经努力,创造条件可具备。 4.合理设计课程的开设顺序。 四、课程设置 原则及要求 课程体系 1.对于人才需求量大、服务领域宽、岗位针对性相对较弱的宽口径专业,专业限选课应以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共性课程为主。 2.对于培养方向明确、人才需求稳定、岗位针对性相对较强的窄口径专业,专业限选课应以特定职业或岗位所需的课程为主。 3.根据需要,对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的建议课程进行合理取舍。 四、课程设置 按专业口径设置课程 修订中的几个问题 1.全面发展原则 2.主动适应原则 3.注重应用原则 4.强化实践原则 5.体现特色原则 6.整体优化原则 7.口径适度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一、修订原则及工作要求 修订原则 修订中的几个问题 1.要高度重视,“一把手”亲自负责,成立工作小组,明确分工,责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lyb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