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以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为例.ppt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以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为例.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式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完成读书笔记和撰写发言提纲)。 张汉熙主编、王立礼编《高级英语》1&2(1995年修订本和2011年第三版)(以下简称《高级英语》) 以跨文化能力培养为主导的“高级英语”教学思路。 该教材所选的课文题材广泛,涉及文学、语言、社会文化、政治、经济、贸易、历史、地理、科技等方面,综合性强; 主题新颖,有较强的思想性; 语言有难度且各具风格,展现不同用词特色和话语策略。 Faustian Economics浮士德经济;浮士德式的经济(学) “浮士德”源自16世纪英国剧作家、诗人、文学理论家克里斯托弗·马娄的作品《浮士德博士》(1604)。 “浮士德经济”出自美国诗人、随笔作家、小说家温德尔·拜瑞(1934-)的同名文章,该词也是文章的标题,系作者对美国的经济(所谓世界经济之楷模)的描述, 指目前盛行的“只顾眼前、不计后果”的经济理念和行为。美国的经济发展类似“浮士德式的追求和尝试”,带有“极致狂妄”的色彩。 谢 谢! * 巴里·康芒纳的“生态学的四条规律”(1971)一文进一步阐明工业生产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并分析了当前造成环境破坏的社会因素,指出应在“得”与“失”的问题上作出恰当的选择。 可以从中西方的自然观为出发点,组织学生进一步探讨科学与发展、人与自然、社会生活与生态环境等话题。吸收不同文化的优秀传统,摒弃不良做法,共建人类的美丽家园。 2.关于民族心理 H. L. 门肯,“嗜丑之欲” 美国人尖酸刻薄地讽刺美国人,而文章还能在美国发表?反映出他们什么样的心理?换一种文化背景,如在东方,这是否可能?为什么?是文化差异吗?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和评论家J. B. 普瑞斯特利在其“英国人的未来”一文中,分析评述了英国人的特性和其民族性格(本能的感觉而不是理性的思维)。 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思考该文作者的观点,是否赞同,并提供有说服力的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以此课文的主题为切入点,比较英美人看待自己的思想倾向与中国人的有何异同。 3.国际政治与外交策略 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1961) 从国际关系与外交的角度看,肯尼迪强调的“和平”、“合作”、支持“联合国”并加强其职能以保护“新兴的弱小者”等等,是其演讲赢得更多听众的策略也是成功之处,也是跨文化语境中较具代表性的文献,在外交场合也是一份令人信服的文稿。 4.现代科技与生活 “神奇的芯片”(1978)和“互动的生活”(199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和收效。过去的“天方夜谭”似乎回到了现实,人人都可以成为“阿拉丁”,去体验计算机技术产生的魔力。 然而,网络也同时具有负面影响,贫富差距、信息安全、不良的传播内容等等。 弗洛姆的文章“工人是创造者还是机器”(1955)分析了工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及其历史性演变,指出现代工业社会给人造成的影响,人似乎被“异化”了,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个性和文化色彩。 “从天窗消失”(1980)一文阐述现代科技引发的现代文化变化。科学发展了,技术进步了,世界走向趋同,文化的个性在逐渐减弱;技术的同一性使现代人也走向趋同,其文化和个性不再像以往那样鲜明。 在异文化环境中,人们对现代科技与社会生活进行描述、评论,涉及人的价值观、信念等文化因素。而在本文化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科技进步给工作、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人们又是怎样思考这些问题的。 在更加宽泛的跨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看法又有什么异同,说明什么。围绕这些话题,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5. 文学与人生 文学是关于人的学问,是对人的生命、心理和精神的艺术探索。中西方文学充满对人、对人生、对人与社会的思考。《高级英语》所选文学类文章出自西方名家之手,讲述的或探讨的关于人生、人与社会等问题,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西方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有助于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思考自身以及本文化背景下的各种关于生与死、成功与失败、梦想与现实等问题。 “马克·吐温---美国的一面镜子”(1975) “海上无路标”(1961) “痛苦的年轻人” 生活经历对人生的影响乃是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 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可做对比分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有哪些相似的描写,反映了关于人的什么问题,揭示了哪些普遍性因素等等。 通过不同的课文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西方人对不同问题的思考,领会他们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特征,借鉴其长处。中国学生对此进行的思考和评论即是展开进行跨文化比较的过程,有助于跨文化能力的提升。 (三) 把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培养跨文化技能 除了主题思想外,教材课文中的语言(如词汇手段、修辞手法等)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准确把握这

文档评论(0)

flyb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