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选】第一讲 《孙子兵法》概说
第一讲 《孙子兵法》概说 ——兵家圣典 民族瑰宝 第一节 兵家在诸子百家中的地位 一、九流十家: 儒(孔、孟、荀)、道(老、庄、列)、阴阳(邹衍)、法(申不害、商鞅、韩非)、名(施惠、公孙龙)、墨(墨翟)、纵横(苏秦、张仪)、兵(孙武、孙膑、吴起)、杂(吕不韦)、小说家。 二、“无子不言兵”:“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儒家:讲先礼后兵,讲天时地利人和,讲战争的正义性。 老子《道德经》:讲阴柔之术,以柔克刚,讲如何用弱胜强,矛盾转换。 墨家讲非攻,反战也是军事。 法家、农家:讲耕战,富国强兵。 阴阳家:看风水看地形,讲占卜胜负。 纵横家:远交近攻更与战争关系极大…… 因此:兵家最显赫。 第二节 孙子的生平 姓名:孙子,名武,字长卿 籍贯: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人 年代:春秋末年 ,大约与孔子(前551——前479)同时 家世:其先祖:陈公子完 其祖父:田书 其父亲:孙凭 要求: 一学期四次作业,认真完成,计入平时成绩。 不定期点名,录入考勤,不可修改。 背诵《计篇》和《谋攻篇》,以当堂默写的形式考查,抵消一次作业。 期中、期末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察,写出自己的感想,不可抄袭,否则以不及格论处。 教育背景: 贵族学校:礼、乐、书、数、御、射——六艺 家族熏陶:军事典籍,兵书战策 朋友:伍子胥 老板:吴王阖闾 战绩:西破强楚,五战入郢;南服越国,北威齐鲁,雄霸一方, 按:关于“孙子故里”, 1983年以前一直为“惠民说”,但是此时的“惠民”是指包含广饶在内的“惠民地区”,而并非今天的“惠民县”。自1983年以后博兴说、广饶说相继兴起,特别是在史学界对广饶地面进行考研后更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广饶说”。 第三节 《孙子兵法》的流传 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1、《孙子兵法》 作者:孙武 成书年代:春秋末年 成书地点:吴国 史称:《吴孙子》 流传:十三篇保存完好 2、《孙膑兵法》 作者:孙膑 成书年代:战国 成书地点:齐国 史称:《齐孙子》 流传:隋唐前后亡佚 孙子VS孙膑 谬论:《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是一本书、孙武与孙膑是一个人甚至只有孙膑而无孙武 证据:直到公元1972年4月,《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同时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千百年来关于《孙子兵法》的错误说法才被纠正。 二、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起源:南朝。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定型: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成书:明清之际,作者不详。 三、《孙子兵法》主体是“十三篇” 1、《孙子兵法》成书之时就是十三篇: A 《史记》、汉简中都有明确记载 B 曹操恢复到十三篇 2、《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八十二篇: 原因:其中六十九篇是孙子其他作品,有对十三篇的注释和论说 第四节 孙子的军事理论 一、重战、慎战——孙子的慎战论 1、重战的思想 :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慎战的思想 : “带甲十万”要“日费千金”,“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兵外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二、“胜兵先胜”——孙子的先胜论 1、知己知彼: “五事”、“七计” 敌我双方不断变化的情况 2、进行“庙算” : “庙算”就是中国古时候凡国家遇及战事,都要告于祖庙,设于明堂,是一种分析形势,制定战略的仪式。——战略分析 三、“五事、七计”——孙子的战力论 1、何谓“五事”? 孙子在《计篇》中说:“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 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2、何谓“七计”? 哪一方政治清明? 哪一方将帅高明? 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 哪一方法纪严明? 哪一方武器优良? 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 哪一方赏罚公正? 四、“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的全胜论 1、所谓“全胜”思想: 就是用不流血的斗争方法,迫使敌方、屈从于我方的意志,以不损已方兵力财力不破坏对方的兵力物力和将被屈者的兵力财力转化为已力的方式,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 2、那么如何达到“全胜”呢? “伐谋”、“伐交”、“伐兵”、“攻城” 概括起来说就是综合运用政治、 外交、经济、武力威慑等手段,制止战争的爆发。 五、“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的制胜论 孙子在《虚实篇》中提出了“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著名论断,阐明了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夺取克敌制胜主动权的战争指导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