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第五讲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戊戌变法.ppt

【精选】第五讲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戊戌变法.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第五讲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戊戌变法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一 、改革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 清政权仍然具有相对充分的政治资源与政治效能 政治精英要求变革 以前的改革要求进行体制改革 一思变甲,即须变乙,至欲变乙,又须变丙 一 、改革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2) 不利因素 最高权力结构二元化 光绪皇帝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听命于慈禧 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在个性与心理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西后待皇上无不疾声厉色。少年时每日诃斥之声不绝。稍不如意,常加鞭挞,或罚令长跪。故积威既久,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因此胆为之破。至今每闻锣鼓之声,或闻吆喝之声,或闻雷,辄变色云 慈禧并非是变法不可逾越的障碍 传统政治体制本身的特点和性质 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进程》 集权化的官僚帝国 分封制 渐进的方式 二、变法人士的激进改革观与战略失策 激进改革观 改革必须是急剧而迅速的 与传统的断裂性 主张“新与旧”之间的水火不容性 对激进变法的简单化的乐观预期 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 适合的改革方法 尽可能地减少改革的阻力 以渐进的方式来建立权力基础 争取慈禧的支持或中立 改革派的战略失策 先声夺人的改革声势 公开改革的通盘计划 大誓群臣,以定国是 公然另起炉灶 “快变、大变与全变”的一揽子解决方式 密集推出改革措施 裁官范围扩大 对传统中心象征的挑战 用《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来重塑孔子 政治策略上 “画蛇添足” 挑起新的争论 孤立与排斥慈禧的政治战略 尊君权之道,非去太后不可 王照 、杨锐 的观点 康有为政治上的不成熟 卖西藏 与日本合为一邦 改换西服 孔子纪年 六亿两公债 三、戊戌变法的失败 制度局 第一份密诏 老谬昏庸之大臣 通达英勇之人 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至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处代递。 第二份密诏 袁世凯 荣禄 慈禧再度垂帘听政 南海瀛台 汝之变法维新,本予所许,但不料汝昏昧胡涂,胆大妄为,一至于此。汝五岁入宫,继立为帝,抚养成人,以至归政。予何负于汝? 而汝无福承受大业,听人播弄,如木偶然。朝中亲贵重臣,无一爱戴汝者。皆请予训政。汉大臣中,虽一二阿顺汝者。予自有法处置之。 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四、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毛泽东论维新 毛泽东: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的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很少。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选自《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五、思考问题 1、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主张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2、简述维新派与守旧派的主要论战内容。 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论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六、参考书目 1、萧功秦著《危机中的变革》 2、王晓秋主编《 戊戌维新与近代中国的改革》 3、刘振岚著《戊戌维新运动专题研究》 七、戊戌变法的余波——清末新政 废科举,设学校,练新兵,派学生出洋 厘定中央官制 设立民意机关 资政院 谘议局 1908年颁布宪法大纲 国会请愿运动 杨度 湖南士绅在加速立宪方面觉醒最早,而山西士绅却在推动加快立宪的进程方面表现得更为殷切 清政府面临巨大压力 地方谘议局到中央的资政院 各省督抚 奕匡 士绅官僚立宪派 张之洞的观点 清末新政对于中国现代化的意义 经济自由 现代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的建立 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民主政制的开端 * * 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揭开 ——甲午惨败,民间思救亡 1895年在下关的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的情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vshoulrengb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