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选】第十章。 文学批评家的素质与才能
第十章 文学批评家的素质与才能
文学批评活动的多样化决定了文学批评写作主体的多样性:既有对文学即兴谈论的普通读者,又有追踪文坛动态的编辑、记者等媒体知识分子;既有关注文学社会性的政治权威,也有把文学作为学问研究的大学教授;既有从创作经验出发讨论文学的艺术家,又有依托系统的文学史和美学理论的职业批评家。各种不同的批评主体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有其各自的重要性。普通读者,以其机智快速的反馈在创作周围形成并保持一种现代的清新气息和文学氛围,刺激创作;编辑记者的文学报道,将新出现的文学作品及时推广大受众;社会的政治权威通过文学批评发布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意见,而学者们的研究性解读则使文学批评成为独立的人文学科。在文学批评的众多活动主体中,本书主要考察那些依据一定理论、追踪文坛现状并经常进行批评写作的批评家。
一个以作品为对象的完整的批评活动过程,包括阅读感悟、意义阐释、价值判断3个基本环节。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比较复杂的精神劳动,需要批评写作主体具备艺术和学术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需要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艺术与人生经验,需要独立的人格和对艺术的挚爱,总之,“批评才能是一种稀有的、因而是受到崇高评价的才能”,它包括“美文学印象的感受力”,“用思辨来检定事实”和“对艺术的热烈的爱,严格的多方面的研究,才智的客观性,不受外界诱引的本领”(。批评写作主体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他阅读时的最初反应,也决定了他进行理智判断时的最后意见。
第一节 批评家的艺术素质
批评和创作是一对文学伙伴,中外文学史上,曾经长期存在“作与识原是一家眷属”(的现象,只是随着文学接受的社会面越来越广泛,文学接受者的层次越来越丰富,批评才从作家自我的创作反思走向他人的社会性评价,批评从创作的一个环节中独立出来,成为文学活动的两翼。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批评活动都如此,散文、随笔式的批评,主要满足写作主体将阅读心得诉之同好的欲望,它仍然属于文学创作的一个种类。即使是以指点创作和接受为目的的科学化批评,其独立性也不意味着它可以脱离创作,它更需要以切实的艺术感悟为基础。批评文学的前提是进入文学、了解文学。这种进入和了解,要求批评家必须具备艺术家的某些素质,诸如形式感、想象力、艺术思维和审美直觉能力。作家兼批评家阿·托尔斯泰说过,“批评家首先要有艺术家的眼睛,还要有在艺术的大搏斗中弄得满身尘土、通身冒汗的艺术家的那种气质”(,才能进入作品的艺术世界,领略艺术的奇光异彩。
批评家理解艺术必须感受艺术,批评家艺术素质的首要因素,就是对艺术的感受力。“敏锐的诗意感觉,对美文学印象的强大的感受力--这才应该是从事批评的首要条件,通过这些,才能够一眼就分清虚假的灵感和真正的灵感,雕琢的堆砌和真实感情的流露,墨守成规的形式之作和充满美学生命的结实之作,也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强大的才智,渊博的学问,高度的教养才具有意义和重要性。”(别林斯基本人具有很精细的艺术感受力,屠格涅夫说他“受着真与美的细腻而准确的嗅觉所驱使,而这种嗅觉几乎是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代替的”(。
文学和其他艺术的欣赏有所不同。音乐的旋律、节奏,美术的色彩、线条,是由人们的听觉和视觉直接感知的。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它的形象不能直接由眼睛看到、耳朵听到,而是隐藏在文学语言中间。因此,文学批评家光凭视觉和听觉、光靠识字还不行,还必须具有对文学形象的艺术感受力,能够和善于凭借作品中的语言文字再建起文学形象。文学批评家所需要的艺术感受力,首先是对文学作品语言的感受力。拥有语言感受力的批评家,才能够领会文学作品语言的抑扬顿挫、整齐变化以及回环往复等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美,能够敏锐地、准确地理解词句的含义,尤其善于深入体会作家赋予语词的特殊韵味和色彩。对于语言形式美的感受力,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的途径获得。比如,学习了古代诗词格律的知识并且经常吟诵古典诗词,就能够领略它的音乐美。至于对作品语言韵味的领悟,则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包括对作品的形式和意义方面的把握。这种能力需要更高的修养。萧乾说:“书评家应把‘善读’的艺术视为基本的工作。‘善读’首先就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感受力。在文学作品中,文字是天然含蓄的东西。无论多么明显地写出,后面总还跟着一点别的东西:也许是一种口气,也许是一片情感。即就字面说,它们也只是一根根的线,后面牵动着无穷的经验。”(作家把无穷的经验寄托在词语里,善读的文学批评家通过语言来捕捉这些经验,追索这些经验中隐藏着的情感和意图。语言在这里成为引导批评家转换艺术形象,还原、再建艺术家经验、情感和意图的符号。南唐中主李 的《山花子》中,有“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曾经使王国维产生“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这两句词,描写的是自然景物的衰败,然而由西风的到来而使菡萏、翠叶“消”和“残”,喻示和引发的却是由人间一切美好珍贵的生命走向消毁残灭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