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钞票和硬币磨损规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银行钞票和硬币磨损规律

银行钞票和硬币磨损规律   货币的出现是和交换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原始社会,交换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物易物,另一种则是以中间媒介进行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在金融学中,用来交换的物品,都被称之为商品。所以作为交换之间的媒介,通货也是商品的一种,只不过它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而非实际的交换品。 从远古时期的贝壳到古代的金属通货,货币的发展经历了很多阶段,包括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发展到今天,我们定义上的货币,则只有信用货币较为普遍流通。交换也由实物交换一步步的发展成为通货交换。所以在本文中所提到的货币,均表示为由国家发行的信用货币。目前我们的货币一般的形式有纸币、硬币以及电子货币三种。在本文中主要探讨的是关于纸币和硬币的磨损规律的问题。 既然提到了货币的磨损,就自然离不开货币磨损率这样一个定义,货币磨损率是货币的磨损程度和磨损时间的比值。一般来说,货币磨损的程度越严重,所需要的磨损时间越多,可持续流通的时间也就越短。 可以说货币的磨损有95%发生在流通过程中。单本溪市商业银行彩屯支行的残损币窗口来看,每周从辖区内五个储蓄网点收缴到的残损币的数额就近十万元,除去因涂鸦和邪教宣传语等造成的残损币,直接因磨损形成的残损币的数额每个月大约在三十八万元左右。按每月窗口支付量来统计,从各种报表可以了解到,整个彩屯支行付出现金数额大约在四千万上下,也就是说每个月约有1%的流通货币会磨损到不宜流通的程度。如果从全国范围考虑,这个比例将更为巨大。 一、磨损的形成 纸币的磨损主要来自于自然的磨损和人为的破坏两个方面。自然的磨损是在货币流通中最为常见并不可避免的磨损形式,最初往往发生在人们携带货币的时候,所进行的折叠、撕扯等。硬币的自然磨损和磨损周期都要胜过纸币,尽管耐磨损是硬币的一大特点,但是铸造成本高以及代表价值低,是硬币的劣势表现。 无论纸币和硬币,在磨损之初,磨损率还是相对很低的,磨损程度低和磨损时间长是新发行流通的货币的磨损特征,一些因折叠所造成的磨损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在人们的使用习惯中,由于大部分人喜欢先使用磨损程度相对严重的货币,所以也就促进了已磨损货币的进一步磨损,这也是流通领域里造成磨损加剧的症结所在。越是磨损的货币,越是容易被投入到流通中,越是在流通中使用,则越是被磨损。所以货币的磨损率会在初期和后期有相当大的差距。磨损率的增加也是成倍增长,而不是按照一定速度,保持线条型那样循序渐进来发生的。 也就是说,货币的磨损程度随着磨损的增加而继续增加,那么新投入到流通市场中的货币在轻微磨损和轻度磨损的时候,磨损率会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而在进一步磨损之后,人们往往要加大对这批磨损货币的流通程度,加速磨损,使磨损率无限放大。 二、人为磨损和自然磨损 货币在流通过程中,因为保存、使用、运输等造成的磨损,归结为自然磨损。自然磨损是不可避免的,任何货币,除被用来作为收藏品意外,都难免经历自然磨损的过程。自然磨损的规律也比较容易掌握。货币在自然磨损过程中,磨损率会以倍数上升,越是磨损严重的货币,所消耗的磨损时间越少。 人为磨损的形式就较为多样了,残损币因人为原因而形成的比例在残损币总体中所占不少。水洗钞票是人为磨损中最常见的,人们或因为疏忽,或因为其他原因,而将钞票连带衣服一同洗涤的情况非常多见,而一些因为携带不当而失手落入水中的情况也较常发生。除水洗钞票以外,涂鸦钞票也是形成残损币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残损币,币面磨损程度很轻,甚至币面完好,但是在钞票背面则常会看到一些诸如“某某大法好”、“退党退团保平安”等反动字样,这类钞票占涂鸦钞票中的多数,另一些涂鸦钞票一般是在币面主图案上被加以涂写而形成。不过这两种涂鸦钞票的面额从实际调查看来,均分布在小面额钞票中。大面额钞票被涂鸦者,多半是学校收费,为避免假钞,而由老师要求各位学生在钞票显著位置签写自己的班级姓名,这种涂鸦钞票本身的磨损率相对中等。还有一部分钞票被折叠成各种工艺品,从而退出流通市场,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货币的正常流通。 三、硬币的磨损 硬币的磨损实际也可以分做自然磨损和人为磨损,只不过自然磨损的磨损率很低,不易察觉,自然磨损中,较早时期发行的硬币抗氧化性能略差,所以一部分氧化硬币占据自然磨损硬币的比例较大。相对的看,人为磨损所形成的对硬币的伤害较高。一些人还会用硬币制作一些手工艺品,穿孔硬币多半由此产生,比如当前常见的一种名为“摇钱树”的十字绣作品,其中就必须使用到数十枚崭新的五角面值的硬币,在上世纪末,还有一种流行,就是把五角硬币熔掉,重新打造手镯、戒指等饰品,让硬币资源受到很大损失。另外在一些红白以及乔迁喜事中,硬币也多用来当成一种讨吉利的工具,或被丢弃在地板下、或被放置到衣柜底,使之很难再进入到流通领域,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一种货币的资源浪费。 四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