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辨证论治研究概况.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支气管哮喘辨证论治研究概况

支气管哮喘辨证论治研究概况 郑艳艳综述 周铭心审校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支 气管哮喘是一种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它的发生既受遗传因素 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典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咳嗽等 [1] 症状,是呼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有难以根治且易再次发作的特点 ,西药 治疗主要以抗炎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为主,疗效不甚理想,且药物副作用较大,支 气管哮喘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哮证、喘证、肺胀、喘吼等多种病名,近年来,中医 药治疗哮喘取得了突出的疗效,在临床治疗上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本文从支气管哮 喘的历史沿革、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等方面总结了近十余年来的研究情 况,在此进行一些总结与探讨。 1 病名沿革 在中医学中,支气管哮喘归属于哮证、喘证、哮喘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 即有记载,书中虽未明确提出哮喘病名,却对该病的发病原因给出了理论指导,如 《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有“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又如《素问·玉机真藏论》 指出“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病人舍于肺,名日肺痹,发咳上气”。 有方书之祖之称的《伤寒杂病论》述及麻黄汤的治疗,另所制小青龙汤,越婢加半 夏汤等,迄今仍为临床所常用的治疗哮喘的基础方。至金元时期,朱丹溪《症因脉 治》首创“哮喘”之名,将哮喘独立成篇,从“痰”论治,对当今治疗哮喘影响甚大。 明代戴元礼就本病提出宿根之说。 2 病因病机 2.1 古代医家对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 《内经》认为六淫侵袭为哮喘的外在诱因,七情不调为哮喘的内在诱因,体质 与气候、饮食分别为哮喘的内、外在因素,并极为强调外感邪气的致病作用,《素 问》提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说明外感六淫作 用于人体影响机体功能,导致疾患的发生,另有“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之文, 指出人体受风热邪气侵袭而发喘致哮鸣,张口抬肩,椅息不得卧,更加明确了哮喘 发病的病因及症候表现,《伤寒论》中“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 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本条证属风寒外袭,肺气不能宣通,上 逆为咳喘,由于风寒束表,而致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腠理闭塞,经脉不通,故临 床上除喘外,还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等证。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曰:“夫逆气者,因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食而气逆上。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 有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能卧、不能行而喘者; 有不能卧,卧而喘者,皆有所起。”认为七情之“怒”可致气逆,由气逆而致哮病。 朱丹溪在秉承内经理论之上,阐明本病病机专主于痰,《丹溪摘玄·喘门》日:“诸 气皆属于肺,居五脏之上而为华盖,息清虚而不欲室凝,调摄失宜为四气,干犯则 肺气胀满,发为喘呼。或七情所感,五脏郁结生痰,或以弱之人脾肾俱虚,不能摄 养一身之疾,皆能令人发喘”,脾主运化水湿,若脾不健运,水湿不运,便停于体 内,或肌肤四肢,或脏腑等部位,若停聚于肺,与寒、热、火、风、或气等邪相搏, 聚而为痰,痰浊阻肺,影响气机,则肺气不宣、不降,发为喘呼,其弟子戴元礼“哮 吼如水鸡之声,牵引胸背,气不得息,坐卧不安,此谓嗽而气喘,或宿有此根。”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日:哮证“邪伏于里,留于肺俞,故频发频止,淹缠 岁月”,亦指出外感之邪,由于失治误治而伏留肺络,成为宿根,每每外邪引而复 发。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哮病》说:“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 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肺主气功能失常,气机郁闭,水液代谢失调,聚湿成痰,进而外感六淫邪气,气与 痰搏结而发喘。 2.2 现代医家对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 传统共识认为哮喘的病因很复杂,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久病 等均可成为喘病的病因,引起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加之内有痰饮,便成为哮喘。 [2] 李隆山等 认为外邪侵袭为外因,正气虚损为内因,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虚包括气、血、阴、阳的虚损,外邪有风寒、风热、风燥等,正虚易引起外邪侵 [3] 袭,结合体质及四季五运六气形成不同症候的哮喘。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