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水处理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水处理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水处理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 1.2 工程概述 1.2.1 拟建地点 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东北方向右上角的预留用地。 1.2.2 建设规模与目标 学校人口日用水量较一般居民住宅用水量少,根据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取120。本项目设计处理水量=人××1.20(未预见水量)=,取生活排水量与生活用水量相同。新建中水处理站设计规模为,平均小时处理量为。1.2.3 设计进出水水质 建设中的污水站出水将回用,确定污水的进出水主要指标为: CODcr: 进水300mg/L,出水≤0mg/L BOD5: 进水10mg/L,出水≤0mg/L SS: 进水0mg/L,出水≤0mg/L NH3-N: 进水mg/L,出水≤mg/L TN: 进水mg/L,出水≤mg/L 1.3 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1.3.1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31号 1.3.2 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2.《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4号 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4.《》GBGB-T-50331-2002) 5.《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7.《》 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9.《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 1.3.3 编制目的与原则 编制目的是对工程设计规模、污水水质、处理厂厂址、污水污泥处理工艺等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及实施可能性的多方案进行比较和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荐方案,使所选方案科学合理、技术先进、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妥可靠、占地面积小、造价省、运行成本低。最后使得该项工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最佳统一。 编制原则只要有: 贯彻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经处理后排放的污水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排放标准和规定,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在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武汉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规划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根据现有的排水体制和水环境保护的要求,综合规划和选择合理的排水体制,使工程更有可实施性; 因地制宜地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 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降低污水处理站的能耗及运行成本; 采用先进、可靠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污水站的管理水平,保证污水处理工艺运行在最佳状态,尽可能的减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污水处理站的处理工艺力求先进、简洁、可靠、便于操作管理。 9. 充分利用现有排水设施,同步完善污水管网,使污水系统整体效益得以发挥。 按现行政策,进行较为完整的静态和动态经济分析和评价。 1.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7个城区以及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6个远城区;以及3个由武汉市政府直接管理的国家级开发区(非行政区划):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俗称沌口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群众组织3140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107个,村民委员会2033个。 根据武汉市政府2009年统计数据,武汉市共有常住人口897万。 武汉是湖北乃至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光电、信息、医药、食品、化工、汽车等产业。在清朝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三镇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故曾有“东方芝加哥”之称。但自1980年代以来,武汉的发展未能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被“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抛在了身后。这种情况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迅速转变,城市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2008年武汉市政府开始创建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城市面貌大为改善。 2.1.2环保规划 生态框架以长江、汉水和东西山系为纵横两轴,以鲩子湖等湖泊公园、墨水湖风景区、东湖风景区、风景区为汉口、汉阳、武昌北部、武昌南部的生态绿心,以二环路附近的低密度区为生态内环,以三环路附近3—5公里范围的农田、郊野公园、水面等为生态外环,以水面、城市绿地、低密度区组成的后湖、汉西、南太子湖、巡司河和等主城生态走廊,联通分隔主城和市域的东西湖、后官湖、黄家湖、汤逊湖、梁子湖等大型生态用地,构成“环状─放射”型结构。 主城园林绿地系统的建设重点是: (1)完善国家级东湖风景名胜的建设。规划建设、墨水湖、龙阳湖市级风景区。在现有基础上,整治水污染,改善水质,保护水体,扩大湖滨绿地面积,提高绿化水平,结合自然环境特点,以多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