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讲-我与地坛、我不是一个好儿子(学生版).doc
我不是一个好儿子、我与地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感受深切的母爱;了解作者的生命感悟;
2.品味文章深沉绵密的语言特色。
3. 品读文章中作者叙写的母亲的生活琐事,感知母亲形象。
4. 体味作 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至爱亲情,升华人生观、价值观。
文本解读
(一)母亲的付出
1.残废了双腿的“我”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快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心里苦闷”,“整天”“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
2.面对苦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表现母亲对我的理解 和疼爱?从文中找出并加以品味,说出自己感受。
明确:体现于课文第2段,第3段,第8段
细节、表情、动作
①“不是光会疼爱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疼爱理解,毫不张扬
“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 特定的姿势动作 毫不张扬
②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睛像在寻找海 上的一条船。
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身影。(母亲久候不归,出去找儿子大海捞针一般,孤独无助,茫然但又执著,这是多么柔软而坚定的信念。)
③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
语言
①“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 朴实的语言却蕴涵了无限的内容,作者到许多年以后才渐渐听出其中的滋味,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
心理(“我”的设想)
①儿子对母亲心理的设想“当我不在家的时候……终于能找到” ——形象地突出了时间之长和母亲始终在焦虑、空虚和痛苦中煎熬。
②“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这样的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伤在儿身,痛在娘心,可怜天下父母心。
③她理解儿子,知道有些事要儿子自己想通,但出于母亲的本能,她要无法不为儿子的生命担忧,她整日整夜活在痛苦、惊恐之中。“我”所承受的,是我的不幸,母亲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痛苦现与形色的痛苦。他不但要随时准备接受儿子自杀的噩耗,还要想儿子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样走。
(二)儿子的感悟
1.儿子从母亲身上读到了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回答)
明确:“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2.我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情感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概括。
明确:不理解——理解——痛悔——怀念
语句:如“只是在她猝然去世 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我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三)地坛、母亲与我
地坛、母亲与我,三者存在什么关系?
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地坛是“我”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我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文章结尾说:“这园中不单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至此,母亲与地坛已经融为一体了。
课文总结:
本文是一篇以第一人称写的抒情散文,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给人以真实的感受。表现了作者残疾后由自伤到轻生到寻找新的生活道路的勇气和力量。全文共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写地坛荒芜中的生机,使他萌生了生活的信心;后半部分写伟大的母亲给了他寻找生路的勇气。作者用与 苦难抗争的生动事例,提高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与疾病抗争、追求新生,开拓幸福的人生之路,是文章所宣扬的主题。希望同学们能从中获得教益。
一、走进作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是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他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 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贾平凹,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散文代表作《丑石》、长篇《废都》、中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