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前注意事项语文考前注意事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考前注意事项语文考前注意事项

语文力争100以上! 所有题目最关键的是审题! 要合理安排时间、力争全部做完,不留空白! 分析作文题目,侧重写什么,想好角度和方法,坚定信心,不要涂改! 1、注意速度:——最大的失败是交卷了,作文还未写完! ???选择题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不轻易更改;主观题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 2、字音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排除法 3、不能望文生义;感情色彩;搭配的对象;使用习惯? ?注意所在句子,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3、病句: 读两遍,抓住标志词并做圈画 →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  ②句式杂糅。? ???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⑦?关联词。 4、连贯(衔接)题:读一遍,明白大意,找出主题词、反复词、关联词;读二遍,根据提供的语境,逐句组合。调整修改。 二、文言文——读两遍,注意时间,读时画出人名、时间、地点、官职类的词语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其他人与他的关系?等问题对文段大意要明白 不懂之词或放过,或推测(字形、前后句) 利用最后一道选择题,利用第一题的解释 5、文言实词 :代入法: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通假、异义 、活用) 6、文言虚词:词性(副词、介词、连词、助词) 意思。先弄懂全句意思,注意前后词语。 7、信息筛选:看清题目要求,何人何种性格,是直接还是间接。 8、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仔细对照原文对应的地方,曲解词语;时间、地点、人名、官职名称故意弄错;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所以)先后顺序。 填好答题卡,而后检查顺序是否正确 9、翻译:——换、留、删、补、调; 直译,字字落实,单音节变双音节 先读两遍,以词为单位划分;看看句间关系;添加省略成分;找出得分点(通假字、活用、古今异义、特句、难字)、回到原文对应位置推断;先好再写;写完再读一遍(注意动词及搭配的对象)。 1、诗歌鉴赏:读懂诗歌看题目、看注解(背景)、看作者 ;先写景后抒情;找出表示感情的词语;画出所写的景物(意象:颜色、特征;常见意象的含义) 读懂题目,尽可能利用诗句,不需多写。 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折柳——惜别 蝉——品行高洁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梅花——傲霜斗雪 ;梅子成熟— 少女的怀春 梧桐、芭蕉、杜鹃鸟(子规)、猿啼、羌笛、木叶? ——凄凉悲伤 鹧鸪鸟、长亭、阳关? ——离愁别绪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花落 ——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 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秋虫——凄凉 故园 乡愁 ①表现手法有:衬托(烘托)(以乐景写哀情)、用典、象征、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赋比兴、对比。 ②表达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寓情于事、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于景、借古讽今、借用典故抒情);描写(正面与侧面、景与虚景、动景与静景、白描与工笔、细节描写)。 ③结构技巧有:总领、铺垫、伏笔、过渡、衔接、呼应 (照应)、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先抑后扬。 ④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双关、对偶、设问、夸张、互文、借代、反问、通感等。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三步走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 (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效果(情感)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来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1、作者用了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江上燕子频繁到自己低矮的茅斋中作客的活泼可爱的景况,抒发了自己悠然闲适地生活。 2、这首诗借景抒情(1分)。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1分)。借燕子引出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