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一种名辩研究的新方法.PDF
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一种名辩研究的新方法
晋荣东 ∗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摘要] 近代以来,以据西释中为核心的名辩逻辑化,把名辩话语的本质勘定为中国本
土逻辑,视名辩为西方传统逻辑在中国的等同物。这一研究进路不仅窄化了名辩的丰富内涵,
而且造成名辩与逻辑之间的牵强比附。有见于此,崔清田提出名辩与逻辑的比较研究必须以
对二者的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为前提。“据西释中”和“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的结合,体
现了科学的比较法是类比与对比的统一。对名辩进行矛盾分析(对比)内在地要求开展多学
科的综合研究以全面把握名辩的多重内涵,因而有可能达致一种对于名辩的更好理解。
[关键词] 名辩;据西释中;历史分析;文化诠释;崔清田
在先秦哲学中,曾经存在着一个关于名辩的共同话语(the discourse of mingbian, or name
and argumentation )①,亦即通常所说的名辩思潮:倾向各异的各家各派围绕跟“名”有关的
一系列论题(如名实、同异、坚白之争等)与“辩”之用途、方法、原则等问题,展开论述,
往复辩难。秦汉以降,名辩话语(下文简称为“名辩”)虽不复昔日之盛,但并未亡绝。随
着诸子学在明末清初的兴起,有清一代陆续出现了不少对于先秦名辩著作的整理。不过,近
代意义的名辩研究——对名辩的义理诠释而非只是文本整理——最早似可追溯到清末的孙
诒让。
∗ 晋荣东(1971-),男,四川成都人,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逻辑史、非形
式逻辑与论证理论等。
① 从名实关系看,名辩之实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但“名辩”之名很可能晚至近代方才出现。1904 年,
章太炎在 《訄书重订本》中指出:“惟荀卿奄于先师,不用。名辩坏,故言殽;进取失,故业堕;则其
虚誉夺实以至是也。”1916 年,伍非百在《墨辩解诂》中率先在理论术语的意义上使用了“名辩”一词:
“近世德清俞樾、湘潭王闿运、瑞安孙诒让,并治此书,瑞安实集其成。然数子校勘虽勤,章句间误,
且不悉名辩学术,诠释多儒者义,颇琐碎不类名家者言。”参见章太炎:《章太炎全集》第3 卷,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年,第 135 页;伍非百:《再叙》,《墨辩解诂》,北平:中国大学晨光社,1923
年,第2 页。亦可参见晋荣东:《e-考据与中国近代逻辑史疑难考辩》,《社会科学》2013 年第4 期,第
117-119 页。笔者对“名辩”的英译,与顾有信(Joachim Kurtz )的译法略有不同,后者将其译作“name
and disputation ”,参见Joachim Kurtz: The Discovery of Chinese Logic, Leiden/Boston: Koninklijke Brill NV,
2011, p.3.
1
一、名辩的逻辑化:据西释中
1897 年,孙诒让致信梁启超,认为自己的 《墨子间诂》对《墨辩》① 诸篇的诠释尚有
遗憾:
《经》《说》诸篇,闳义眇恉,所未窥者尚多。尝谓《墨经》,楬举精理,引而不
发,为周名家言之宗。窃疑其必有微言大例,如欧士论理家雅里大得勒之演绎法,培根
之归纳法,及佛氏之因明论者,惜今书讹阙,不能尽得其条理。……近欲博访通人,更
为《墨诂》补义,傥得执事赓续陈、邹两先生之绪论,宣究其说以饷学子,斯亦旷代盛
业,非第不佞所为望尘拥篲翘盼无已者也。②
在这封信中,孙诒让猜测《墨辩》的“闳义眇恉”、“微言大例”似可援引西方逻辑、印度因
明来加以阐明,并寄希望梁启超能仿效陈澧、邹伯奇所开创的以西学新知阐释墨辩义理的方
法,来为《间诂》中的《经》《说》诸篇补义。
正是受到孙氏来信的鼓励与启发,③ 梁启超于 1904 年发表了 《墨子之论理学》一文。
在他看来:
《墨子》全书,殆无一处不用论理学之法则,至专言其法则之所以成立者,则惟《经
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非命》诸篇为特详。今引而释之,与泰
西治此学者相印证焉。④
所谓 “殆无一处不用论理学之法则”,强调《墨子》全书都遵守了逻辑 (论理学)的规则;
“专言其法则之所以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常见的妇科阴道炎》PPT课件ppt.pptx VIP
- 2025新疆天泽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所属二级企业部分岗位社会招聘30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匹克球主题团建活动方案.pdf VIP
- 2021年中华护理学会10项团体标准成人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及预防.docx VIP
- TAVI(经皮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术后护理.pptx VIP
- 《中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pdf VIP
- 冷冻食品生产质量控制措施.docx VIP
- 2023年新疆水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人员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围墙施工方案(围墙施工方案).doc VIP
- 中职中专新生入学开学第一课教育精品(1).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