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长久先辈事迹进修
黄 长 久 一位普通的农村教师 人物简介 黄长久,男,1944年生,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江口乡上垅村小学教师。黄长久当过乡干部,但为了山里娃娃,他毅然放弃了,选择当了一名无编制的民办教师,一干就是35年。 35年来,他扎根山区,痴心教学,使上垅村小学教学水平一直位居全乡前列。35年来,上垅村先后出了3个博士后、4个硕士、300多个大中专学生,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子村”。 人物事迹 黄长久,一个矮小、黝黑、干瘦的山里汉子,独自坚守坐落在郴州市北湖区大山深处的江口乡上垅村小学,已经足足35个年头。 都说黄长久很“傻”,“傻”在从米箩里跳进了糠箩里。1975年,黄长久高中毕业后在农科站担任植保员,每月有14.5元工资。1976年,上垅村教师奇缺,想到山里的孩子,他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回村当上了民办教师,宁愿每月只有5元工资。 郴州市北湖区江口乡是当地有名的建筑之乡,同乡很多人都举家外出搞建筑,有的还当起了大老板。直到80年代初,“最有出息”的黄长久的年收入也不足500元。堂弟黄长安在郴州做基建包工头,出年薪1万元请他管理,这相当于他当时年薪的20倍,但他只是利用暑假“试着”做了一个月,便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学校。他说:“我还是放不下大山里的孩子们。” 黄长久爱护学校甚过他的家,上垅村小学经他做了4次“改头换面”,如今的教学楼成了小山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96年,黄长久看到教学楼顶无隔热层,他就栽种葡萄隔热,既节省了资金,又美化了环境。经他精心管护,茂盛的葡萄藤已经爬满了整个屋顶。 黄长久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2002年,上垅村山洪暴发,黄长久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一步也没有离开学校。可是,他自家的房子却在山洪中倒塌了,年迈的老父亲幸好被好心的邻居转移,才安然无恙。父亲现在已有89岁,为方便工作又便于照顾父亲,他把“无家可归”的父亲暂时接到学校,住在闲置的教室里。可这一住,就是近10年。 黄长久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上垅村现在只有两个年级,总共25名学生。为了避免复式教学相互干扰,他摸索出“异科搭配,高低搭配”的复式班课程安排方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为使课上得生动有趣,他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写成《小语课堂教学开场激趣六法》,收入《全国优秀教育论文》一书。 35年来,上垅村学校入学率、巩固率都是100%,先后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王久华考入扬州大学获博士后并留校任职;黄江明考入公安大学;分配到湖南省公安厅工作;肖小明大学毕业后任一家外企东南亚地区总管;黄志亮、黄志军两兄弟双双考入军校,毕业分配在部队…… 黄长久不仅是学生的老师,而且也是学生的厨师、理发师、医师。孩子们的家离村小学平均有5公里的路程,他每天用自制的大蒸笼为学生蒸饭菜。因村里没有理发店、医院,理发、看病都需要到10多公里外的地方去。学生头发长了,他购买理发工具为学生免费理发;学生病了,他就上山采草药为学生煎服。 妻子肖铁龙是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高考生,学的是幼师专业,1980年至1998年一直在上垅村当代课老师。1998年全国取消代课老师后,一直在上垅村小学协助黄长久管好学生。她会裁缝,经常将自己小孩的旧衣服改成小学生的衣服,也经常向村民“讨”一些旧衣服,放在家里给学生换。学生的衣服脏了,她为学生们换洗;学生的头发乱了,她又为学生梳洗;学生病了没来上课,她又代黄长久家访、补课;黄长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她经常代他上课。长期以来,上垅村小学的孩子从没有落下一节课。 从2003年3月开始,由于师资力量长期不足,江口乡中心学校先后多次决定将上垅村小学合并。黄长久总说:“这里我人熟地熟,让我留下吧。”2008年冰灾期间,上垅村小学只有两位教师,女教师王路堂因患冠心病不能上课。乡中心学校领导考虑黄长久有病,便上门做工作把这所村小学合并到乡中心学校,他不同意。在外面的教师一时调不进的情况下,他一个人坚守学校,负责教授两个年级的课程。 35年里,许多老师来了,又走了,黄长久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三尺讲台。看着一个又一个孩子走出大山,黄长久说:“我是最开心的那一个。” 长久情怀 甘当“傻子”,坚守山区小学 “上垅高山多,出门就爬坡。上垅村海拔1200多米,山高路远地方穷,教师来一个走一个,怎么留都留不住。后来黄长久愿意来村里教书,我们真是高兴万分啊!”上垅村前支书黄文明回想往事,不胜感慨。 1975年,刚参加工作的黄长久在乡里当植保员,但上班不到一年,听说村里缺教师,孩子们读书有一阵没一阵,便萌生了回村当教师的念头。经再三考虑,他不顾父母反对,毅然从“米箩”跳进“糠箩”,回村当了民办教师,每月工资只有5元。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