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不尽的乡愁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书写“乡愁”,自古以来都是众多文人墨客的千古话题,同时也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而其中,关于“乡愁”的诗词作品就有余光中的《乡愁四韵》、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席慕蓉的《乡愁》、朦胧诗代表人之一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等佳作。近些年来,国内一些纯文学作品兴起了一股股针对“爱国思乡”的热浪,而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却在似如烟海茫茫的文学界中脱影而出。在中国的文化语境里,全球化中的文化乡愁具有本民族的体温。换言之,中国人的文化乡愁尤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究其原因大概是:
家乡、故乡的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根敏感神经,它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始终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行为,归拢着中国传统的长幼亲情,形成整个民族共同的心理趋向。“家”通常被视为生命的本源,所以家乡、故乡的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根敏感神经,它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始终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行为,归拢着中国传统的长幼亲情,形成整个民族共同的心理趋向。正是这种恋家的情结,牵引着一代又一代游子思乡的神经。
最早读到余光中的诗是《乡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读着这样质朴的诗句,内心便不由怦怦乱跳,多么炽热的赤子子心啊!再细品其诗,更为诗人深藏不露的诗歌才华所折服。读了《乡愁四韵》后,对诗人的诗情和诗人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更敬佩诗人对渴望祖国统一执着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全诗采用直抒型的抒情方式。这种抒情方式虽然看起来较为简单,但也很容易写成空泛、概念化、含义浅露的口号而失去诗意。这就要求诗人对景、对形、对社会的事物作特别有致而深刻的观察,也更强调所选意象的典型化和构思的巧妙。采用这种抒情方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诗人必须具备充沛的激情,二是诗人须具备高度驾驭诗歌意象的能力。这两点,余光中先生无疑都是符合的。
余光中作为一位生在大陆,成名于港台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中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依恋之情和忧患意识。亲情、乡情、爱国之情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要方向。这里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台湾与大陆本为一体,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但解放后,两岸关系的不正常,使台湾孤立于大陆之外,人为地割断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但它却割不断共同走过五千年风风雨雨的两岸炎黄子孙的血肉之情。尤其是解放前夕离开大陆的这一代大陆人,这种现实无疑使他们成为有家不能归,有根不能寻的游子。而作为背负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最富有激情的诗人,其内心的痛苦和渴望回归与寻根的心情更是无可比拟的。诗人从小就熟读的“日暮道且远,游子思故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些思乡的诗句可以说无时无刻不被眼前的景物所引发,而产生深深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在诗人的心中日积月累,长期郁于心中,一旦爆发便如决堤的江河之水一发而不可收拾,诗人喊出了自己心中久藏的一个个愿望:“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一咏三叹,一个渴望得到祖国文化的熏陶,思乡爱国的赤子形象跃然纸上。
第一章中,诗人选取“长江水”作为第一意象,可以说是含义深刻。在诗歌中,第一意象往往是核心意象。黄河、长江是中国的两大母亲河。诗人为什么只取长江?我们可以读一读余光中的另一首诗《民歌》,“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云/也听见//如果黄河冻成冰河/还有长江最最母亲的鼻音/从高原到平原/鱼/也听见/龙/也听见/”可见在诗人的印象中,长江是具有“最最母亲的鼻音”的;而作为游子的诗人怎能不渴望母亲的关怀,其渴望的程度表现为他的要求很小:“一瓢长江水”。“弱水三千,只取瓢饮。”从另一个角度看,在诗人的印象中,长江应是五千年黄河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大陆的发展与延续。因而,诗人要发展、要壮大,迫切渴望得到这种文化的滋润,但这种愿望似乎不能实现,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故乡何处是,忘却除非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酒买醉,醉可消愁,然而作者的头脑始终是清醒的,他无可买“醉”,无法一醉消千愁忘却思乡之情,渴望的结果只有使诗人内心痛苦之情更为剧烈,思乡之情更为炽烈,因而,诗人不由自主地再次发出迫切的愿望:“给我一杯长江水啊长江水”,这并不是首句的重复,而是首句的升华,是诗人发自内心的呐喊。
在第二章里,诗人索取的是一张“海棠红”,是“血一样的海棠红”。这一章的内容实际上是第一章意象的发展。渴望回归的心情更趋热烈。“海棠红”在这里有双重含义。“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海棠是中国民间居家庭院的常见景物,而今,家乡的“海棠依旧”,游子却只能在异地的思乡之情中默念。家在远方,而归期无望,热切的期盼与无法实现的现实在诗人的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