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抛物线》说课教案
课题: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江苏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理解抛物线的定义,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
②明确抛物线标准方程中P的几何意义,能解决简单的求抛物线标准方程问题。
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抛物线和椭圆、双曲线离心率的比较,体会三种圆锥曲线内在的区别和联系。
②熟练掌握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通过四种不同形式标准方程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会数学的简捷美、和谐美。 教学难点 抛物线概念的形成 知识重点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向学生展示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
图。行星的运行轨道是什么? 计算机辅助教学
用同学们熟悉的天文学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概念探究
(一)类比联想,提出课题
回忆椭圆,双曲线的离心率的范围
复习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离心率e是什么?
若离心率e=1会是什么图形呢?怎样验证?
向同学们介绍抛物线的画法,然后由学生以同桌为一组,合作完成抛物线的作图。
(二)引导探究,得出方程
能求出这种曲线的方程吗?
学生讨论建系方法,教师巡视,总结不同的方案,谁才是最恰当的建系方案呢?请同学自行验证。
(4) 相比之下,那个方程更为件简洁?
【探究结论】方案3即为最恰当的建系方法,所得方程为这种曲线的标准方程。
这种曲线是什么,能看出来吗?如果仍以线段KF的中点为原点,直线KF为y轴,坐标系怎样建立?你能推导出它的方程吗?
【探究结论】此曲线即为初中学过的二次函数,由此得出抛物线的定义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
点F叫抛物线的焦点。
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明确参数P的几何意义。
抛物线的开口方向还有几种情况?你能得出它们的方程吗?
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注意】图形的位置特征和方程的形式应结合起来记忆,通过四种标准方程对比,总结出
①方程的一次项决定焦点的位置。
②一次项系数的符号决定开口方向。
迁移引导,设置悬念
实验材料向学生提前布置,教师在介绍此画法是先不提抛物线,把重点放在介绍这种画法所满足的条件——到定点F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L的距离,说明这样画出的曲线满足e=1
大致有三种建系方案
①以K为原点,直线KF为x轴,学生可推导出方程
②以F为原点,直线KF为x轴,可得方程
③以线段KF的中点为原点,直线KF为x轴,可得方程
建系、设点,得到一个形如的方程,这确实是二次函数,从而证明抛物线的离心率特征,最终得到抛物线的定义。
计算机展示图表,总结四种形式抛物线标准方程,使本节的知识系统化。
例题讲解
(三)实践探索,形成能力
【例1】
已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求它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例2】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求它的标准方程。
【例3】
已知抛物线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2,求它的标准方程。
巩固四种方程的形式及曲线特征,熟悉相关公式。注意图形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课堂练习 (四)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由学生完成以下题目 A组
根据下列条件写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焦点是F(3,0)
准线方程是
求下列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求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评改。
B组
设,,则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 )
A. B.
C. D.
以抛物线的焦半径为直径的圆与y轴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相离
C. 相切 D.与p的大小有关
此题对学生思维水平要求较高,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使学有余力的同学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的目的。
小结与作业
课堂
小结 ①抛物线的定义是什么?说出P的几何意
义。
②填写下表
计算机出示图表,学生填写。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答不完整的没有关系,其它同学补充。以此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并用多媒体把学生的归纳用一张表展示出来,告诉学生不必死记硬背,而是掌握其数形结合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骤。
本课
作业
课本P46 1、 2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椭圆、双曲线之后,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注意与前两种曲线进行对比,求曲线方程的步骤、建系方法都是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的,我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融合,掌握知识的系统结构。
教学理念
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理念下,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