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数学数学必修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这一目标体现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形成,这是数学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正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能力,并能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严谨性的训练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从知识体系看,为后继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就知识特点而言,蕴涵丰富的思想方法;就能力培养来说,通过公式推导教学可培养学生的运用数学语言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方法的理解。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看,探究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有待提高。从知识特点看,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的可比性低,无法进行类比推导,需要充分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并能整合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而这对学生却是比较困难的,何况错位相减法是初次接触,对学生来说是很新鲜的,因此,教师在发挥学生主体性前提下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三、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分为问题呈现阶段、探索与发现阶段、公式应用阶段。
探索与发现公式推导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果直接介绍“错位相减法”求和,对于学生无疑就魔术师手中的魔术一般神奇。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启发――探究”的教学模式以问题驱动、层层铺垫,从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获得推导公式的方法。
公式应用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公式,可采用变式设计题组的教学手段,通过“选择公式”,“变式的应用公式”两个层次来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结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实物投影等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 问
题
情境 一名高中学生想到私人工厂打暑期工,老板我每天付你10000元薪水。第一天,第一天你必须1分钱的财富,第二天2分钱的财富,第三天4分钱的财富,依此类推,每天的2倍。你愿意为我工作1个月(30天)吗?
通过故事,感受身边的数学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并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起两个数列的数学模型学生每天得到的工资为数列{an}是一个每一项为10000的常数列。学生每天创造的资金为数列{bn}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以学生身边的事情编拟情景,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但这“诱人”的条件到底有没有陷井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很自然的参与了情境中的角色,这样可以极大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知
识
回
顾
解决问题的问题背景:
(1)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前项和、的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回答上面的问题:
(1), 即,
(2)
(3):
(4); 两个等式相加得即。,即“多→少”。等比数列中的每一项乘以公比,就得到与之相邻的后面一项。如果数列中的所有各项都同时乘以, 就向后移了一位。等比数列中一项都可以首项和公比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已经出现了我们要求的未知元,从中 探究问题提取公比
方案3:
{bn}1,2,22,23,··· 229,
{2bn}2,22,23,···,229, 230,S30=1+2+22+23+…+229
2S30= 2+22+23+24+…+230
S30-2S30=1-230 让学生自己探究{bn} 1,2···229,的求和方法并对学生引导、启发。然后对学生的方案分析、解读。
学生通过观察、尝试、讨论、探究并结合知识的回顾拿出3个方案。
方案1:部分学生试图找规律,归纳的结果结果,但不严谨,不会证明。
方案2: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师生相互交流中思维逐步展开,结合等比数列的定义、、、的
(2)为什么两个和式做差?
分析:疑问(1)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在{bn} 1,2,22,23,···,229,的每一项乘以公比2,就变成了后一项,所以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新的数列{2bn}2,22,23,···,229, 230,会发现{2bn}和{bn}的项发生了一个错位,那么{bn}这的和S30=1+2+22+23+…+229和{2bn}的和2S30= 2+22+23+24+…+230的项也行成错位,所以乘以2就为了形成错位.疑问(2)由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化繁为简, 归纳类比
,推导公式 一般化,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