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州新会崖山宋元文物调查考古分析
[摘要]700多年前,宋元在广东新会进行了惨烈的崖山之战,宋帝?m投海殉国,南宋遂亡。当地的文物部门经过多年文物调查和水下考古,找到与崖门海战相关的大量遗迹、遗物以及线索,但没有发现宋元沉船。需梳理文物资料,总结经验,在即将重启崖山考古中争取有重大发现。
[关键词]崖山之战;文物调查;水下考古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4-0027-02
南宋末年,宋室二王南逃至广东,祥兴元年(1278)拥祥兴帝赵?m移驻新会县南部海湾中的崖山,建行朝草市,诏各地勤王。建行宫30馀间,立正殿名慈元殿,作为杨太后议政、居住的地方,并伐木建军屋3000馀间,为20馀万士兵居住。次年,元军分水陆两路进攻崖山,宋军将大船连结如城堞,双方展开攻防战。最终宋军战败,祥兴帝及杨太后投海殉国,南宋王朝覆灭。崖山之战,又称崖门海战,是中国历史悲壮的一页,史称“浮尸十馀万,沉船千艘”,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海战”之一。战后,在广东新会留下了奇石、慈元庙、杨太后陵等众多史迹和许多民族英雄的悲壮故事。
一、原有地面文物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是宋元崖山史迹的核心地点,一座小山丘上有宋末祥兴帝赵?m行宫故址。
(一)奇石
奇石即奇石遗址,位于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银洲湖岸边。相传丞相陆秀夫背宋祥兴帝赵?m在此石附近投海殉国。战后,元将张弘范书“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刻于海边的一块巨石。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御史徐瑁命人铲去奇石上的刻字。自明代以来该石被称为“奇石”,成为宋元崖山之战的标志。1956年,建军港疏浚航道时炸毁奇石。1962年,著名诗人田汉南游崖门,书“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镌刻在旁边巨石上,即现在的奇石。1979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杨太后陵
杨太后陵,又称国母坟,位于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长安里。葬于宋末,是宋末杨太后(杨淑妃)的陵墓。杨太后在崖山行朝中主持宋室政务,后世尊称为“国母”。宋亡时赴海殉国,太傅张世杰将其葬于银洲湖岸边。1979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水下考古时用仪器探测时发现杨太后陵有疑点,墓穴内有可能是空的,估计为衣冠冢。
(三)宋崖山行宫故址
宋崖山行宫故址位于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宋祥兴元年(1278)六月,拥祥兴帝赵?m驻跸新会崖山,建行宫30多间,立正殿名慈元殿,军屋3000余,开设“草市”贸易,使崖山成为热烈的行朝。1979年,慈元庙遗址及慈元庙碑刻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水下文物考古
根据目前掌握的文物资料,围绕寻找发现宋元崖山重要文物的目标,现将水陆文物线索目前的文物考古价值进行简易评估,划分为五星、四星、三星、二星及一星等5种,其中五星最高,一星最低,依此类推。
(一)历次崖门水下考古
1991年初,广东省新会县政府向国家文物局呈上关于探测新会崖门宋元沉船的报告,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重视。同年3月,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会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新会县古井镇官冲地区进行了实地踏查,为水下考作预备性的调查,揭开了崖门水下考古的序幕。陈垣先生的孙子、著名历史学家陈智超教授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水下考古的成果
一是发现崖门海口的沉船疑点。1991~1992年的崖门水下考古,首先发现水下疑点19处,明显的有4处,其中确定1处为沉船,后来又发现了古沉船及沉落物共8个疑点,潜水员对银洲湖水道沉船疑点4个床面型和浅埋型疑点进行了轻、重潜探摸,否定了3个。潜水员在崖门海口摸出船板一块,碳十四测定为690(±40)年,大致相当到宋元海战时期。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在专著《珠海平沙出土宋元文物》提到,这次考古“采集到与崖门海战年代大致相符的船板,从而树立了在此找到南宋海战的大量遗存的信心”。崖门海口历来都是水下考古的重点,考古价值评为“四星”。
二是发现虎坑口的沉船疑点。2002年的劳龙虎航道调查,对旁测声纳和浅地层的影象图进行了判读,确定了需要探摸的9个疑点,对其中6个点进行了潜水探摸。潜水员在虎坑口入银洲湖的缓流区发现确认有3条沉船,但沉船的年代尚难以确定。由于各种原因,直至现在也没有对这三条沉船进行专门的复查,以确定其年代和性质。这是崖门水下考古以来发现最重大的发现,考古价值评为“五星”。
三是在沙仔岛发现铁矛。沙仔岛位于银洲湖北部,为西江支流虎坑河与潭江相汇冲积而成的小岛,1956年围垦成田,属三江镇。当地村民反映,1994~1995年左右,有吸沙船在沙仔岛西部的潭江(近崖西基背村)水下2米多捞上一支铁矛和多枚铜钱。当时,铁矛扔回江中,钱币带回家,为多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