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美的仰韶红陶手鼓
摘 要:陶鼓最早出现于仰韶文化遗址中,它的出现与我国礼乐文化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新乡市凤泉区潞王坟遗址的出土的红陶鼓进行研究,试析其内在文化及作用。
关键词:仰韶文化;红陶手鼓
在新乡博物院史前文化展厅中,陈展着一组新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摆放的第一件陶器,虽然形体不大,却格外引人注目:它高20、口径18.5厘米,泥质红陶,大口、鼓腹、平底,沿下饰一周若干个钩状钮(革钉),端座在方形白色亚克力支座上,在射灯的照射下,散发出柔和的红光,使人幻迷、陶醉。
新乡市凤泉区潞王坟遗址的红陶鼓
陶鼓最早出现于仰韶文化遗址中,它的出现与我国礼乐文化的产生有着有着密切的关系,礼是我国古代社会特殊的文化现象,礼乐文化贯穿我国古代社会始终,构成了古代文化的核心[1]。
《周?Y?春官??a章》:“?a章掌土鼓、豳?a。”郑注引杜子春云:“土鼓,以瓦为匡,以革为两面,可击也。”可知,土鼓即陶鼓。需说明的是,在史前陶鼓中,既有单面冒革,也有双面冒革。鼓的用途很多,仅从《诗经》上就可以看出有以下作用:
一、庆典,即在各种活动、舞蹈时击鼓。《诗?小雅?甫田》:“我田既藏,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
二、筵宴。《诗?小雅?彤弓》:“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
三、劳作伴鼓。《诗?大雅?绵》:“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咎鼓弗胜。”
四、男女相悦。《诗?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五、征伐。《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六、祭祖、祭祀。《诗?商颂?那》:“猗与那与,置我兆鼓。奏鼓简简,?b我烈祖。”《诗?小雅?楚茨》:“礼仪既备,钟鼓既戒。孝孙徂位,工祝致告。神具醉止,黄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
在《左传》、《周礼》、《易》等先秦文献中还记载有“集众”、“丧葬之礼”、“驱邪除虫”等作用。无疑,这些作用中,多是史前遗风。仰韶文化陶鼓多用于各种庆祝、舞蹈及祭祖、祭神。
新乡出土的这件红陶鼓,从形制上看,其与辽宁凌源牛河梁遗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玉器精粹》文物出版社1997年)及河北易县北福地遗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北福地――易水流域史前遗址》文物出版社2007年)出土的陶鼓相近,而与河南大河村遗址出土的陶鼓差异较大,表明新乡在仰韶时期与北方部落氏族有过交流,受北方文化因素的影响较大。它是怎样制作的呢?它的口与革丁之间有距离,可以在鼓口冒革后,用绳索一圈一圈的缠绕,将皮革的边缘用绳索固定后,再用绳索交叉缠绕于革丁上,将鼓面绷紧,此冒革方法仍用于非洲木鼓(非洲木鼓采用费铃伢《新石器时代陶鼓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2009年3期图片)。从体量上看,这件精美的红陶鼓应是一件手鼓,用于庆祝舞蹈、祭祖祭神。
牛河梁陶鼓 非洲木鼓
参考文献:
[1]尹德生.甘肃新发现史前陶鼓研究[J].考古与文物.2001(02).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