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明远断病手迹(六十九)鉴定菊花猝倒病
开微信,看到几张图片(图1、图2),是一个研究菊花栽培的朋友从河南给我发来过来的,问:“这是菊花猝倒病吗?用什么药物防治比较好?”
因为我是搞蔬菜病虫害的,他这一问还真把我问住了。说实在的蔬菜猝倒病我见过,但是菊花是靠扦插来繁殖,跟大多数蔬菜靠播种来繁殖很不一样。我真的不知道菊花猝倒病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他这一问,我便意识到一个学习的机会来了。于是我就向他提出能不能给我寄一些病秧过来鉴定一下。
3天后,我拿到了他通过快递寄来的一大包病秧。经过观察,寄来的菊花病秧可分成三类。一类病秧的茎秆是干的,有的秧苗已经有花,茎的下部似乎还有干缩毛根。第二类病秧的两头(即顶芽和下面有切口的茎段)都是好的,中间有些水浸状,有点变细。第三类主要是下端腐烂,严重的秧子腐烂的只剩下了一半。
为了弄清这些烂秧发生的条件,我还给这位河南朋友打了个电话。据他介绍:寄来的苗秧开始长得都比较好,后来逐渐萎蔫,茎秆和叶片发干并死亡。其中不少苗秧,好像越浇水,越打蔫。我问他是否已经防治过,他说也打过2次“咪鲜胺”,好像也不管事儿。所以来问我用什么药防治比较有效。
我仔细地看了三类病苗,认为第一类不像是侵染性病害,所谓的病秧和干的菊花枝一样,都没有明显的病变,有的还长了根,像是干死的(图3),至多算是生理病害。另两类像是侵染性病害(图4、图5)。
据了解,在蔬菜上猝倒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引致的病原以属于卵菌的腐霉属(Pythium spp.)、疫霉属(Phytophthora spp.)为主。虽然有时镰孢霉属(Fusarium spp.)、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p.)、灰葡萄孢属(Botrytis spp.)等真菌也可以引起类似猝倒病的症状,但是,在多数情况是由腐霉属、疫霉属引起,按卵菌来防治不会有错。如果要更准确的指导用药,最好能通过试验,看一下病原菌的种类。根据我鉴定这类病害的经验,应当使用诱发法。即看看病菌在黄瓜瓜条上引起的症状,即可知道个大概。
我先去菜市买了两根黄瓜。用自来水洗净,再用冷开水、消毒水各洗1次,放在1个垫有纱布的盒子里。用消毒的解剖刀,将黄瓜刺几个伤口,再把收到的三类病秧洗净,从病株上各取一部分新生的有病组织,塞到黄瓜的伤口中。其中第一类(图3,即无明显病变)和第三类(图5,茎的下面全部溃烂),用了一根黄瓜,各取了3块病组织塞入。从第二类病株上(图4,即中间有些水浸状,目变细)取了六块病组织塞入第二根黄瓜里,然后将盒子用玻璃盖严保湿。
2天后再去观察,2根黄瓜的表现不一样,其中塞入第二类病株病组织那根黄瓜条,先是伤口凹陷,后长出了浓密白色的菌丝(图6)。我挑了一些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都是一些无隔菌丝。由于卵菌的菌丝多为无隔的,说明侵染菊花的病原是卵菌。1天后,我从菌丝丛的底部挑出了一些腐烂组织表面的菌丝,在显微镜下看到了病菌的孢子囊和卵孢子,像是一种腐霉。
在腐霉引起的病害中,我比较熟悉的是瓜果腐霉。但此时所见,不像是它,必须查一下有关文献。
首先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有关菊花猝倒病的报道并不多。在一篇来自河北的文章中介绍了菊花死秧属于立枯病[1],病原菌为Rhizoctonia solani。从内容上看,和我们见到的完全不一样。而在韩金声写的《花卉病害防治》[2]中,也找不到腐霉菌的介绍。而在吕佩珂写的《中国花卉病虫害原色图谱》[3]中虽有菊花猝倒病的介绍,但病原菌是由瓜果腐霉引起;倒是在余永年写的《中国真菌志》霜霉目[4]中提到刺腐霉和终极疫霉可以侵染菊花。
鉴于刺腐霉的卵孢子形状比较特异,在藏卵器外长了很多的突起,和我们见到的显然不同。而我们见到的腐霉孢子囊(或称膨大体)及卵孢子为球形,表面光滑,很有可能是终极腐霉(图7、图8)。为此我观察并测量了菌丝及子实体的形和大小,该菌的菌丝直径为9.13~10.3 μm
(文献上报道为4.08~10.7 μm)[5],孢子囊26.96~43.80 μm(文献上为14~32 μm)[4]后者略大于文献的记载。但是,考虑到文献上这些子实体的数据是根据在PCA培养基病原菌所得,而我们观察的是诱发出的菌体,存在误差并不奇怪。
再看诱发试验中的另一根黄瓜的表现。放入第一类病组织的(无明显病变的一类),没有反应,而放入第三类病组织的(茎下部全烂掉的一类),黄瓜的伤口表面看有些肿胀,像是镰刀菌或其他病菌所引起。当然也不排除早期寄生过腐霉,后来病菌逐渐地消亡了,其他属的真菌占了主导地位。
此时,我认为这样的结果已可以指导防控菊花死秧的问题,把试验的结果告诉了河南的那位朋友。三类病秧发病的原因:第一类是因浇水不均匀,长期供水不足干死的;第二类(即:中间有些水浸状,变细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防范遏制矿山领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硬措施》解读.pptx VIP
- [运行]-污水处理运营费用明细.docx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专业解读课件.pptx VIP
- 高中数学精品讲义:三角函数的概念(五大题型).pdf VIP
- 2025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研究年度进展.pdf VIP
- 20240320可用性工程(人因设计)研究报告 空白模版.docx VIP
- GB_T 32151.14-2023 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4部分: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企业.pdf VIP
-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pdf VIP
- 12J6 外装修标准图集.pdf VIP
- 兽医内科病 兽医学教材.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