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成荫:无意植柳 身后成荫.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成荫:无意植柳 身后成荫   3年前,在编写―本有关民间泥塑口袋书时,第一次看到柳成荫的作品,不禁眼前一亮:无论造型和设色,都与传统的惠山泥人不同。外形特别娇小、颜色也十分雅致。但不论是看关于惠山泥人的书籍文献,还是网络搜寻,都鲜有他的身影。   未想3年后的初冬,因为特殊机缘,我来到惠山脚下的一个小区,走进了柳成荫的家。   艺不惊人枉少年   初见柳成荫,好生平易。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体态微丰,面色红润,眉发银白,说话的时候笑脸盈盈,像是江南泥人里的寿星。   很多年了,柳成荫一直与老伴一起生活。都是70多岁的高龄,敞亮的房间被他们收拾得井井有条。   最靠里的一个小间,是他的工作室。中间是画案,堆放着不少书籍资料,三面环墙的柜子里,陈列着柳成荫的作品。那些原来只在图片上见过的泥人,未曾想竞如此娇小而精致。靠窗边的光亮处,放着一张小小的木桌,就是柳成荫的工作台。“我每天上午都要在这里做泥人,今天破个例,我们好好聊聊!”   他一边为我们沏茶,一边笑着说起过往。柳成荫做泥人是受叔父柳家奎(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影响,叔父比他大13岁,毕业于国立艺专(现中国美院)。叔父回老家,见他喜欢,就带着他画画、捏泥塑。那时,他才10岁出头,兴趣就这样培养起来了。“我叔父对无锡泥人的贡献很大,但留下来的作品很少,谁也没想到他那么早就走了。”柳成荫指着柜顶的几件作品说,“叔父是雕塑专业毕业的,眼光和手法都与当地的民间艺人不同。”他对人物形象的处理和色彩都讲究艺术的微妙感,不那么跳。”   柳成荫坐在洒满光线的藤椅上,―直面带笑容,他回忆起自己学艺的情形。“我是1958年进的无锡市泥人厂创作组。那时候,国家刚解放不久,政府很重视手工艺品的外销,泥人的市场很好,厂子里就大量招工。叔父是毕业后到泥人厂的,他问我愿不愿意干这一行,我自然很高兴。因为原本就有基础,所以上手也很快。我的师傅叫周作瑞,是个了不得的人,在他的指导下,很多东西我一看就会。那时候,泥人都很小,我就再往小里做,把它们做有趣,做精到。”没想到,人厂的第二年,他创作的彩塑作品《小演员》就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中国工艺美术展”上获得了优秀奖,这个奖是在3000件入选作品中评出来的,全国只有7个。作品还被人民大会堂收藏。提起这件事,柳成荫开心得不得了。“我的小泥人那时候很出名,很多大画家都想讨一个,他们都是拿画来换!呶!那张画是程十发看过我的小泥人之后创作的。”柳成荫将墙上的一幅画指给我,画面一尺见方,3个少数民族少年在采草喂鹿。画中人的原型就在柜子里,是几介只比蚕豆略大的《民族娃娃》。高约2.5厘米,人头占了1厘米多,整个脸部只画了一双眼睛,眉眼清楚,十分可爱。“还有华君武、吴冠中,他们原本不大喜欢惠山泥人,觉得没新意。见到我的泥人后,都喜欢极了,要我送给他。”   未入学院的“学院派”   “很多人看过我作品,都认为我是学院派,觉得我的作品和传统的惠山泥人不一样。”其实柳成荫没进过美术院校,他从16岁进厂当学徒,一直干到32岁,后来调入无锡市泥人研究所搞创作。无锡泥人最红火的时候是在20世纪70年代,厂子一共有800多位职工,为国家创了不少的外贸收入。当时一个小小的惠山泥人就能够换取22美元,厂里一天能生产几万件。二三十岁的时候,趁着精力好,他夜以继日地干活,临摹传统的泥塑作品,如痴如醉,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柳成荫越说越起劲,不断地挠头打手势,像个孩子。他的小泥人作品总是透露出一股可爱的幽默劲,与他这种赤子之心不无关系。   我细细端详他的作品,柳成荫说,这些大多都是复制他自己20世纪六七十年代间的作品。那时的泥人很小,尺寸基本都在五六厘米以内,最小的《李逵》仅仅只有3厘米左右。但是无论多小,人物都姿态可人、眉目传情,令人爱不释手。   这些小巧的泥人,我反反复复地看了几遍。“我觉得您的小泥人的艺术手法首先是概括和夸张,因为形体太小,无法就诸多细节进行写实的表现。必须要舍弃次要细节,抓住主要特征。因此夸张的手法就是对概括的更高提炼和巧妙提升。同时,民间泥人三分塑、七分绘的手法在您作品中依然管用,但是您的笔法更为精确和稳练,塑与绘结合得非常紧密。”柳成荫一边点头一边补充说:“你说得有些道理。还有个原因是,早期的惠山泥人通常是用一片模子印制的,所以造型必须圆润简练。而且,绝大多数的泥人都重在正面展示,行话叫‘重前不重后’。我想了一个办法,在创作时尽量把表现对象组合在一个规定的形体中。”   创作《八仙》时,他把人体做了扁化式处理,将圆雕尽量趋于浮雕化,减弱表面体积,强化轮廓的整体性。且在塑造人物动态时注意利用视觉错位,抓住侧身旋转时的动作,恰到好处地捕捉了各个人物的精神状态。“当然,塑得好还要画得好。”画得好主要是指开相,开相必须根据人物造型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