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幻太空片的媚俗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科幻太空片的媚俗化   【摘要】 近年来,科幻片日益成为好莱坞商业大片的票房收割机,然而以《地心引力》(2013)、《星际穿越》(2014)、《火星救援》(2015)为代表的“硬科幻”年度科幻太空片,名义上“致敬”影史经典――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实则从内容到技术全面媚俗化:叙事逻辑方面内转后退,悖离了崇高美学传统;价值走向方面科技至上,表现出鲜明的科普化倾向;行业标准方面技术革新,强化电影院的不可替代性。究其实质,主要是迎合金融危机之后城市新兴中产阶级自我认同的需要,求得最大的资本市场收益,亦体现了电影作为热媒介对高清晰度的技术追求。   【关键词】 科幻太空片;媚俗;崇高;科普化;热媒介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1968年,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横空出世,开启了全新的科幻影像时代。时隔半个世纪,太空片依然是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好莱坞商业大片类型之一,从2013年开始,《地心引力》《星际穿越》《火星救援》这三部纯正的“硬科幻”片逐年大热,将大众的视线再次聚焦至浩瀚星辰、浩渺时空,去探索宇宙这一人类最后的边疆。   然而真正敏感的科幻迷不难意识到,新时期太空片虽号称“致敬”影史经典,却与经典的深空探索精神渐行渐远。它们体现出某些微妙的共同点,如科技日盛、幻想式微,敬畏远逝、狂热渐起――某种程度上,已然蜕变为格林伯格所谓的媚俗文化:利用成熟的传统文化,模仿其效果而非其过程,“它注定是给那些对真正文化的价值麻木不仁却又渴望得到某种文化消遣的人设计的”[1]124。   一、内转后退的叙事逻辑   《2001:太空漫游》开片,伴随着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恢弘的音乐,镜头缓慢地绕过由巨大转盘组成的飞船,推向太空的无垠黑暗。其肃穆庄严让人顿生崇高之感,“它通过某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把我们席卷而去,根本来不及进行理性分析。……惊惧是崇高的最高效果;次级的效果是欣羡、敬畏和崇敬”[2]50。   “我是谁;我从何处来;我往何处去”――这三大堪称终极追问的哲学难题同样是科幻作品的永恒母题。在亘古孤寂的太空舞台,人类这一种族作为命运共同体,从未如此休戚与共。空间站作为天与地、人与神之间的“桥梁”,一端连接着人类文明的基座,一端延伸向注定无法抵达的远方,而星舰,则可视为隐喻层面的“诺亚方舟”,它保存着人类基因的火种漂流太空。   某种程度上,科幻片是一种自反的电影类型,它用理性的科技现实来构建幻想的可能世界,本身就形成悖论。而这种对“不可表现性”的“表现”,正是康德和利奥塔所理解的对无限性的克服,以及对整体性的把握,导向了意味深长的抽象艺术,也使得科幻片往往在科技的尽头表露出鲜明的宗教意识和神秘主义倾向。   正因为如此,很多经典科幻片选择以“投影”的方式来表现“更高秩序的存在”。譬如《索拉里斯星》里的智慧大洋对人类最强烈的记忆赋形,《超时空接触》中的地外文明借用女主人公“父亲”的形体,这种对不同族群之间交流可能性的审慎探讨,看似缺乏想象力,实则保有清醒的科学精神:既然三维“体”在二维空间只能投影为“面”或“线”,人类身为三维生物,对四维以上物种的“理解”似乎也只能止步于类似的投影。跨出事物的直接感性领域,人类从未放弃对理性所能把握的尺度的突破,无限接近,却无法触及,这正是太空片固有的美学逻辑之一。正如康德早就指出的那样:“也许在犹太法典中没有哪个地方比这条诫命更崇高的了: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因为当感官不再看得出任何东西时,那不会认错也不可磨灭的德性理念却仍然留存下来……”[3]115   所以,即使是在追求“一切都要符合真实”的《2001:太空漫游》中,地外文明依然以一种模糊的方式(黑色方碑)来呈现。库布里克曾向天文学家萨根请教如何表现外星人,甚至想由真人演员来扮演,而这个想法被萨根无情地否决了。技术可以把幻想变为银幕上的真实,而抛弃掉这种权力则需要更大的勇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库布里克更接近真实的方式。在宇宙尽头的“投影”房间中,人类的代表与最先进的科学融合成“星孩”,一种“提升”后的全新人类。这种观念是对科学和人性的双重肯定,代表了西方科幻界甚至科学哲学界的主流。   然而到了《星际穿越》,我们惊奇地发现,《2001:太空漫游》中象征着更高存在的虫洞,居然是未来的人类创造出来拯救现在的人类的。影片前半部分激动人心的“第一次接触”丧失了“投影”背后庞大的不可揭示性,简化或降格为来自不同时间段的“实有”人类个体。而未来与过去沟通的?R界点被呈现为连通着女儿房间的图书馆,成排的书架象征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一方面,这意味着人本主义的胜利,在匍匐于自然、宗教等外在的伟力千百年后,人类终于完成了对神性的祛魅,转而相信救赎的力量源于自身;但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对科幻文化丰富可能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