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动画影视作品在美国的接受与发展.docVIP

论日本动画影视作品在美国的接受与发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日本动画影视作品在美国的接受与发展   日本动画自20世纪60年代进入美国市场,目前已成为美国流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分支。回顾日本动画影视作品在美国的发展,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其被引进、认可、接受,逐渐在流行文化中取得一席之地的历程,也可发现美国粉丝在其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让人明了当动画这种文化商品跨越国界时,除了本身的艺术性与娱乐性,还应具备多元文化融合的全球化特征,方可满足观众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艺术审美需求。   一、 “去日本化”的编译――美国人对日本动画作品的改动   美国电视台播放日本动画,始自20世纪60年代,如“Peed Racer”①(《极速赛车手》),“Astro Boy”(《铁臂阿童木》)和“Kimbathe White Lion”②(《白狮金巴》)。但在美国发行商看来,日本动画仅为廉价片源。他们通常依据“美国化”原则,对其进行“去日本化”的改编,甚至阉割,以至于美国观众并不知晓这些动画作品实为日本制作。   (一)语言的改动   除却日英语言翻译,发行商还会将人物名由日语改为英语,例如Okita成了Avatar,Kodai Susumu变作Derek Wildstar,Yuki则为Nova。为尽可能减少日本元素以迎合本土风俗,便于?^众理解,一些细节也加以改动。例如对食物的处理,当作品中出现麻?^、团子或任何圆形食物时,通常被译成甜甜圈;而平面形食物则译为薄饼或比萨饼。[1]类似改动比比皆是。   (二)内容的改动   美国人通过配音或剪辑的方式来改编日本动画的剧情,更改或消除不宜儿童观看及不符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内容。比如“Robotech”(《太空堡垒》),其主要角色兰瑟在日版中是异装癖黄色舞者,但美版中,兰瑟成了一名特工,穿女装是出于卧底伪装的需要,而非个人特殊癖好。[2]“Sailor Moon”(《美少女战士》)中出现一对男同性恋Zoicite和Malachite,唯恐影响观众的性取向,发行商使用女声对Zoicite配音并改变了对其的代词,使两人的爱情通俗化。[3]   (三)配乐的改动   这在动画电影中体现尤其明显。以迪斯尼对吉卜力作品的改编为例,在原作中,音乐一般于成片前完成,多为完整旋律,契合主题表达。为了让音乐更适应美国口味,迪斯尼强调“功能优先于形式”原则,作曲家按照美国动画电影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场景变化重新编写短小的音乐片段,以配合音乐与视觉对应同步。[4]这种方式会使得观众情感受碎片化配乐影响,失去自主性,进入既定的思维模式。   (四)精神内涵的改动   除了表面上的改变,美国人对日本动画作品的深层叙事亦是疑虑重重。如《星际开拓者》,这部动画的日文名为《宇宙战舰大和号》,讲述英雄战舰拯救地球的故事。这艘战舰正是二次大战中被美国击沉的臭名昭著的大和号。显然日本人表达的是自我历史观――大和号是日本的英雄。但在美版中,战舰被更名为Argo③,且原作中昭显日本民族英雄观的内容基本被删除或改动,作品主题精神转变成由西方文化主导的国际合作与世界和平。同样,1985年宫崎骏的《风之谷》在美国上映时,片名改为《风的勇士》(“Warriors of the Wind”),重新编译压缩的剧情所突出的是敌对双方之间激烈的战斗,而非原作表现的人类与自然的矛盾这样深具哲学意味的探讨。如此毁灭性的改编让宫崎骏极为愤怒。   这种改动从60年代始,延续到80年代末。①发行商一直是从自我的角度来对位美国观众的品味,而未能从观众的角度进行观照。因此,形成了日后观众自我探索日本动画原作的好奇。   二、 粉丝的“胜利”――粉丝在日本动画传播中的作用   1979年9月播出的《星际开拓者》,是日本动画在美国全新发展的分水岭。该剧播放不久即吸引了儿童、青少年和部分成年人的关注,培养了一批忠实粉丝。他们惊讶发现该动画竟来自日本,由此激发了粉丝们深入了解日本动画的强烈意愿。   热潮出现在80年代初,新一代美国人开始接受并喜爱上迥异于本土文化的兼具艺术性和娱乐性的日本动画。很快,各类草根粉丝团体纷纷涌现,尤其大学生中组织了一大批日本动画社团,日益增长的公众意识导致粉丝社团对获取原始动画作品的需求更加强烈。他们无法忍受观看经“去日本化”编辑过的动画作品,渴望一个更“真实可信的”东方文化体验。于是,他们利用各种途径搜寻日本动画作品,自己制作字幕,并进行频繁的“地下”交流。   粉丝的主动索求让一些人嗅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卡尔?梅塞克(Carl Mstark)于1988年创办了流线(Steamline)动画公司。它是第一个为日本动画开拓美国影院和家庭视频市场的公司。第二年,该公司发行“Akira”(《阿基拉》)获得巨大成功。该片基本未作改动,不仅保留了主要角色的日文名,故事发生地Neo-Tokyo(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