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教学案例
尖山民中 覃红江
教学目标:
1、会把异分母分式化成同分母分式,具有一定的代数化归能力。
2、经历探索异分母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其算理。
3、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重点:
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的理解及运算。
难点:
异分母的分式加减以及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异分母分式的通分,到底该怎么去通分呢?知道的请举手(大部分都举起手来)。
生1:先找公分母,然后再化成同分母分式。
生2:把所有分母放在一起,系数部分找它们最小公倍数作为系数,相同字母取指数大的,没有相同的部分都取,然后乘起来作为公分母再化成同分母分式。
二、探究新知
1、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师:请同学们尝试完成任务下列各题:
⑴. = ⑵.= ⑶.= ⑷.=
众生:开始计算(独立完成)。
师:(5分钟后)做好了就举手(多数学生举起手来),点名说出结果。
生1:第一个得,第二个得,第三个得,第四个得。
生2:我有两个不同,第三个得,第四个得。
师:(中断了回答)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下面请同学们讨论。
师:(3分钟后)谁来回答讨论的结果(学生高高的举起了手)。
生3:第一、二个跟他们做的相同,第三个得,第四个。
师:以上三个同学都能大胆的回答问题,很棒,请同学们都要积极回答问题。
〈评〉: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次经历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其中⑴、⑵小题是回顾复习上节课时对异分母分式加减的运算,⑶、⑷小题则有所变化,其关键是体验通分的思路方法。
2、归纳法则
师:观察上面的四个小题,从分母的不同你能说说是什么运算吗?
生:它们的分母都不相同,是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运算。
师:有谁能说说以前所学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法则吗?
生: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然后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师:前面四个小题大家已经算出来了。你是怎样算的?四个题都用一种方法吗?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交换意见。
师:(5分钟后)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一下举起来很多只手)。
生1:我是把它们都先化成同分母分式,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生2:我是用一个式子来表示的(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两位同学回答很全面,一个用语言叙述了法则,另一个把法则公式化。以后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就可以这样做了(教师板书法则,再进行强调)。
〈评〉:教师简明的语言,创设一个学生熟知的问题情境,通过讨论,自然面快捷的归纳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法则,也把法则公式化,加深了学生对法则的理解。
3、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计算:
⑴. ⑵.
师:结合所学的法则,独立完成(8分钟后,教师点名回答)。
生1:第1个题,我是先通分,把分母化成(X-3)(X+3)再用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结果得。
生2:第2个题我是先把第2个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a+2)后再相减的,结果为。
师:两位同学回答很正确,是得这个结果的请举手(齐刷刷的到处都是手)。
〈评〉:通过两个小题的计算,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对法则的熟悉和掌握,由反馈的信息,使教师弄清了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例:计算:
⑴. ⑵.
(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做一个题,在各组点一名同学上黑板写出过程,同桌做好后交换检查并纠正,教师巡视后最后统一结果。)
〈评〉:通过难度的拔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也体现了分解因式在通分过程中的运用。学生互相纠正,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三、形成练习
用两种方法计算:().
〈评〉:通过用两种方法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体现了一题多解的思想。
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利用同学们熟悉的加减法,过渡到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计算,再用语言叙述法则,通俗易懂。通过不同,题型的训练便使法则得以进一步运算及巩固,本节课重点突出两个中心,以“算”为中心,以“学生活动,自主探索”为中心。在学生的计算过程中,算错的较多,由于新教材在计算中的训练题较少,原有的计算都没过关,那么对后面的计算,也就是糊里糊涂的,得出结果,这样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在活动中,只能听取别人的方法,自己却无从下手,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多出题让学生训练。
总评:
这节课整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在学生活动中,把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在每个环节中都设置了学生活动;真正渗透了新课改理念。课堂结构设计合理,语言流畅,板书规范,在知识点的衔接处过渡自然,在题目的训练中遵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提问以及设计的题型,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本节课重难点突出、时间安排合理,通过安排的活动,让高潮多次出现,到结束时学生任意犹未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