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 名词解释和基本原理 b 名词解释和基本原理 18、天点:在地平线上面的消失点。与地面成近低远高,上斜变线的消失点,用V天表示。 19、地点:在地平线下面的消失点。与地面成近高远低,下斜变线的消失点,用V地表示。 20、灭线:与画面不平行的平面无限远伸,在画面中最终消失在灭线上。 * 透视学 —— 指导教师:周桂竹 中心透视的特点与异同 一、中西透视的相同点 二、中西透视的不同点 三、中国传统绘画的远近法和西方的轴测图法 名词解释和基本原理 一、主要的名词解释 二、视向的种类和透视图的关系 三、视点位置的选择与构图的关系 a 中西透视的特点与异同 一、中西透视学的相同点 从科学范畴看,人们用眼观看客观物体,在视网膜和大脑中得到的视觉形象和形成的视觉规律,不论是东方和西方,不论古人和今人,都应该是基本一致的。 a 二、中西透视学的不同点 西方透视学称焦点透视: 单一化、一个视点、一个视域、一条视平线、一组灭点。 中国透视学称散点透视 多元化、多视点、多视域、多视平线、多主观变化 a 三、中国传统绘画的远近法和西方的轴测图法 1、多视点:就是多个视点观看景物,就像摄像机一样,一步一个景,有多个复合视域和消失点。观察方法只要有:定向转向和定向平移。 2、高视高:就是观察点在高处微俯视和多视点的方法表现前后景物。 3、远视距:假设画者由无限远处观察景物,视距也就无限远,如远观景物时“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定向转向 定向平移 a 中国轴测图法: 1、二等斜侧图法:是将投影而成直角的水平棱边画成与水平线成30°、45°、60°角,其长度缩短1/2,直立的棱边及投影面平行的水平棱边的角度不变。 2、三等正轴测图法:是将左右两个水平的棱边画成与水平线成30°角,水平棱边和直立棱边的长度都不改变。 a 3、二等正轴测图法:是将水平棱边有一边与水平线成7°角,另一边与水平线成为41°角,直立棱边与水平线成7°角,水平棱边的长度都不变,与水平线成41°角,水平棱边的长度缩短1/2. a 西方轴测图法: 1、平面轴测 2、均角轴测 b 名词解释和基本原理 一、主要名词解释 1、透视三要素:眼睛、物体、画幅 2、视点:视者的眼睛位置 3、视角:眼睛所看上下左右范围的角度。 4、视域:人眼位置固定时所见外界景物的范围,头部不转动,眼光向前看,从画者的眼即视点到60°的视线所形成的圆锥,视锥与透明“画面”相接的底面圆形,叫视圈或者视域。 b 名词解释和基本原理 b 名词解释和基本原理 b 名词解释和基本原理 5、视圈线:视域圆锥曲面和画面的交界线,在绘画上一般采用60°视角的视圈线。 6、画面:画面是介于眼与物之间的假设透明平面。 7、主点:视中线和画面的交接点(用P表示) 8、画面基本三线:视中线、视平线、基线 9、地平线:站在宽广的平地向前平视,看到远方与地的交界线。 b 名词解释和基本原理 b 名词解释和基本原理 b 名词解释和基本原理 b 名词解释和基本原理 b 名词解释和基本原理 b 名词解释和基本原理 10、视距:视点(眼睛)到主点(画幅)之间的距离,用P、S两点连线表示。 11、视高:平视时,视点至被画物体放置面,也就是眼睛到地面的距离,在画幅上是视平线到基线之间的距离,用h表示。 12、物距:视点到物体之间的距离。 13、基面:承载物体的平面,如地面、桌面等,基面和画面互相垂直,当人站在地面平视看景时,基面就是地面。 b 名词解释和基本原理 14、消失点(灭点):相互平行的直线,当它们不平行于画面,与画面有一定角度(倾斜)的变线,投射成透视图时,要向远方几种消失于一点,此点称为消失点。 15、距点:在画面上以主点位圆心,视距长为半径做圆线,在此圆线上的任一点,都可以称作距点。 16、内余点:在视平线(地平线)上主点与距点之间的消失点,用V内表示。 17、外余点:在视平线(地平线)上距点以外的消失点,用V外表示。 b 名词解释和基本原理 距点:将视距分别标在心点两边的视平线上,所得两点叫距点.(以 心点为圆心,以视距为半径画弧与视平线交于两点,就是距点。 A.在视平线上. B.有两个。分别在心点两侧。从心点到任何一个距点的距离等于心 点到视点的距离。 C.与视点的连线和视平线成45夹角。 D.与画面成四十五度夹角的变线都相交于距点。 b 名词解释和基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课程大纲(本科).pdf VIP
- 2024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VIP
- GB 50168-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docx VIP
- 某公司年产30万吨铸铁件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
- Yokogawa横河电机UT55A UT52A Digital Indicating Controller Operation Guide for Single-loop Control (for Detailed code model)使用说明书.pdf
- 选择估价方法—估价技术路线(房地产估价课件).pptx
- 2017款18上汽荣威e950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 2025中国睡眠健康研究白皮书.pdf.docx
- 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强条实施计划.docx VIP
- 丽江市检察机关招聘聘用制书记员笔试真题2023.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