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的历史.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孝道的历史

* 弘扬孝道 构建和谐 陈 启 祥 湖北省孔子学会 副秘书长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教 授 要 点 一 孝道的历史 二 孝道?的今生 一 孝道的历史 1、孝的缘起 什么是孝? 普天之下,古往今来,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父母对于儿女,出于本能,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慈爱。为了儿女,他们甘受千辛万苦,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正是因为父母对儿女这般牵肠挂肚的爱,所以儿女从小就对父母有一种依恋、亲爱的情感,长大懂事以后,就想着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就是孝。 二 孝的今生 《劝孝良言》 十月怀胎娘遭难,坐不稳来睡不安。儿在娘腹未分娩,肚内疼痛实可怜。一时临盆将儿产,娘命如到鬼门关。儿落地时娘落胆,好似钢刀刺心肝”。把屎把尿勤洗换,脚不停来手不闲。每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倘若疾病请医看,情愿替儿把病担。三年哺乳苦受遍,又愁疾病痘麻关。七岁八岁送学馆,教儿发愤读圣贤。衣帽鞋袜父母办,冬穿棉衣夏穿单。倘若逃学不发愤,先生打儿娘心酸。十七八岁订亲眷,四处挑选结姻缘。养儿养女一样看,女儿出嫁要妆奁。为儿为女把帐欠,力出尽来汗流干。倘若出门娘挂念,梦魂都在儿身边。千辛万苦都受遍,你看养儿难不难。 一 孝道的历史 1、孝的缘起 什么是孝? 孝字最早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由上面一个“老”字和下面一个“子”字组成。后来把老字的下半部省略了,就成了现在的孝字。《说文解字》上说,孝即“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承老也”。孝字的构成,可以理解为:孩子小时,父母在上面护着, 怕风吹着、日晒着、雨淋着;孩子长大了,父母也衰老了,孩子又背着父母。总之,孝字的构成,体现着父慈子孝,十分和谐。 一 孝道的历史 2、孝道的历史 孝在夏商时期“由礼入法”,成为人人必须遵循的伦理规范。 到了周朝,孝有了重大发展,确立了“以孝治家”和“以孝治国”的双重职能。《礼记?大学》中说:“治国必先齐其家”,“家齐而后国治”。 东周时,孔子和他的弟子作《孝经》,对孝这种人类纯洁美好的情感作了系统精辟的论述,把孝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成为孝道。 一 孝道的历史 2、孝道的历史 《孝经》有十八章共2284个字,主要阐述了八个观点: 第一 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在此基础上产生。孔夫子在第一章《开宗明义》就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一切伦理道德的根本。 第二 人人都应尽孝,侧重有所不同,孔夫子对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分别进行了论述。孝道即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责任,对不同地位的人,提出不同的行孝要求。地位越高,影响越大,责任越重。 一 孝道的历史 2、孝道的历史 《孝经》有十八章共2284个字,主要阐述了八个观点: 第三 实行孝道,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孔夫子认为,日月星辰运行于天,春夏秋冬四时循环,这是天地间不变的规则,在人世间就是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儿女感恩和善待父母的孝道,是符合天地运行规律的道德行为。 第四 在家庭和社会 都做得好,才是孝子。 一 孝道的历史 2、孝道的历史 《孝经》有十八章共2284个字,主要阐述了八个观点: 第五 广行孝道要讲求礼节,孝是内在的道德素养。它外在形式就是礼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通过礼节来表现的。 第六 君子推行孝道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 第七 君子在家遵行孝道,然后才能在外建功立业。所以做大事的人,要从修养自己的品德开始,先修身、齐家,后治国,平天下。 第八 意味顺从,并不是孝。 一 孝道的历史 2、孝道的历史 《孝经》 第一章 开宗明义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一 孝道的历史 2、孝道的历史 孝在夏商时期“由礼入法”,成为人人必须遵循的伦理规范。 到了周朝,孝有了重大发展,确立了“以孝治家”和“以孝治国”的双重职能。《礼记?大学》中说:“治国必先齐其家”,“家齐而后国治”。 东周时,孔子和他的弟子作《孝经》,对孝这种人类纯洁美好的情感作了系统精辟的论述,把孝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成为孝道。 一 孝道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