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二版)课程资源 阅读欣赏 散文 留侯论.docx

《大学语文》(第二版)课程资源 阅读欣赏 散文 留侯论.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留侯论》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苏轼。 (二)能力目标 1.能准确翻译字词和句子。 2. 能学会分析文言文的论证方法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二、教学时数 2课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2.《留侯论》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把握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 四、教学内容 (一)作者小传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词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达的意境,开“豪放派”诗词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学常识 张良其人 张良,字子房,与萧何、韩信并为汉初三杰,为辅佐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大功臣。子房本为韩人,当秦灭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后楚汉相争时,子房运筹帷幄,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自请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 2.文体 《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散文。就宋代散文而言,“史论散文”中的“史”,指的是历史,包含人物和事件,主要针对的是文章中的内容部分。“论”指的是散文形式中的“论体散文”。“史论散文”正是将“历史”和“散文”加以结合,由前人对历史评论的篇章中,再进一步扩展见识。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向皇帝和考官显示了其非凡的才华。 内容述评 第一部分(第1段):将匹夫之勇与大勇者比较,提出“能忍-不能忍”这个命题。 第二部分:论张良因“忍小忿而就大谋”,最终辅佐刘邦建立帝业。 第一层(第2段):反驳张良“圯上受书”的传言,指出老人见张良“其能有所忍”而受书。写到张良寻人刺杀秦王,侥幸生还,后进履受书。 第二层(第3段):先以郑伯和勾践的历史事实为例,说明忍的重要性,后分析老人考验张良的目的是教给他学会忍,“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第三层(第4段):以楚汉之争为例,说明由于张良“忍小忿”所以“就大谋”。 第三部分(第5段):以张良的貌不惊人反衬其大智大勇。 归纳总结 1.重点词语  ⑴必有过人之节               (节操、操守)         ?  ⑵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泛指布衣百姓,普通人)   ??  ⑶卒然临之而不惊/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通“猝”,突然)   ?       ?  ⑷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怎么,哪里)     ?  ⑸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隐约)       ?  ⑹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利用)              ?  ⑺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副词,实在)          ?  ⑻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只是)     ⑼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与“迎”是同义,欢迎)          ?  ⑽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     (之:连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⑾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成就、完成)         ?  ⑿非有平生之素                (名词,早有的交情)        ?  ⒀非子房其谁全之               (保全)        ? ⑴过  ①超过,超越。例:必有过人之节             ?  ②错。例: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 ⑵见  ①同“现”,动词,显露、表现。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高祖发怒,见于辞色                        ?         ?  ②介词,被。例: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 ⑶其  ①代词,他,他的。例: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           ②助词,常用在“彼”之后。例:彼其能有所忍                  ?  ③副词,表示推测、估计,大概、恐怕。例: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  ④副词,表示

文档评论(0)

qjgy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