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报告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情况.doc

履约报告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情况.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履约报告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情况

PAGE PAGE 12 履约报告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情况 ICH-10表 本文件可从网上下载: HYPERLINK /culture/ich/en/forms/ /culture/ich/en/forms/ ICH-10表 履约报告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情况报告 本表由四个部分组成:A.封面; B.国家一级履约工作情况; C.列入代表作名录项目情况; D.缔约国代表签名。 C. 代表作名录项目情况 请针对缔约国领土上已列入代表作名录的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按要求完成以下内容。对项目现状的报告应以申报文件为基础,只介绍该项目在列入代表作名录后或者自上次履约报告后发生的有关变化。申报文件和履约报告可以在网站 HYPERLINK /culture/ich /culture/ich 下载或向秘书处索要。缔约国应在准备履约报告过程中尽量确保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的最大限度的参与,并在以下的C.7.部分中介绍相关情况。 项目名称: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C.1.社会和文化功能 说明该项目当前对于其所在社区社会和文化功能与意义、传承人和实践者的特点、该遗产肩负特殊责任的人员的各种特殊作用或类型等等。应注意在项目与评审标准1有关的变化(项目应符合《公约》第2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社会和文化功能与意义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涉及建造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所使用的理念、技术、工具、材料及相关文化习俗,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变化,一直延承不断,并由于民族和地域条件形成众多流派,时至今日依然用于建造、修复传统式样的木构建筑。即便在当今社会,现代建筑方式成为主导,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仍然是当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建造方式和重要本土资源。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榫卯插接方式使木结构具有柔韧性,抗震性强,营造周期短,并可以预制加工、现场装配。木结构构件受力合理、连接巧妙,凝结了古代科技智慧。木构件的加工与雕饰展现了中国工匠的精湛技艺。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蕴含了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在选材、施工中充分顺应物性,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营造技艺及与营造相关的理念、文化习俗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凝结了独特的审美意象和文化内涵。这些观念和习俗依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成为增进文化认同、维系民族感情的纽带。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在中国大江南北被很多民族共同使用,稳定持久的建造方式增强了文化身份认同和凝聚力。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不仅作为一种技术体系,而且成为一种民族符号和象征,连系起海内外华人的情感。 ——传承人和实践者的类型和特点 过去乃至今天,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人和从业者以从事传统木构建筑营造的工匠为主,工匠群体由匠师和学徒构成,有职业工匠,也有业余工匠。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分为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砖石作、油漆作、彩画作等八个主要工种,其中大木作最为重要。工匠也按工种分类和分工,同样以大木作工匠为核心。工匠从学徒开始即专修某一工种,多不兼修,讲求技艺的精湛,而非庞杂。 在传统社会中,建筑工匠行业的社会地位并不高,通过师徒授受传承技艺,多隶属于官办或民间的作坊。建国后,从业者的构成和性质有所变化,出现学校内的相关专业师生和学术机构里从事传统建筑营造研究的学者,扩大了从业者的范围。建筑工匠多隶属于政府或民间的古建公司和文物、博物馆机构。 C.2. 评估该项目生命力和面临的风险 介绍项目当前的存续状态,特别是该项目实践的频率和范围,传统传播方式的活力,遗产实践者和受众的人口分布及其可持续性。请说明影响该项目持续传播和实施的威胁,指出这些威胁的严重和紧迫程度。 ——项目当前存续状态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已不是今天中国日常建筑方式的主流,但仍广泛用于建造传统民居、仿古建筑和修缮古建筑,具有广泛而持久的市场和社会需求。同时,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所蕴含的理念和技术为中国当代建筑实践提供了借鉴和本土资源,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中国的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都采用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分布地区很广,并形成多种流派,代表性的工匠群体和流派有:北方官式宫殿建筑营造技艺、苏州香山帮营造技艺、徽州民居营造技艺、浙江民居营造技艺、闽南民居营造技艺、贵州苗寨和湖南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等、北京四合院营造技艺、福建土楼营造技艺、海南黎族船屋、云南干栏式建筑等。 虽然具备社会需求和发展基础,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也面临很多内部、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