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光照环境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3卷第3期ZHAOMINGGONGCHENGXUEBAOVol.23No.3健康光照环境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王茜郝洛西曾堃(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摘要:现代意义上的健康光照环境,不再仅仅是满足光照品质及视看要求,还需满足人体内在昼夜节律的光生物学需求。本文以光生物学为重点介绍健康光照环境中与人体密切相关的褪黑素、光照强度以及光谱能量分布(SPD)的研究动态,结合照明技术的发展对当前以及未来的健康光照环境做一总结及应用展望。关键词:健康光照;光生物学;昼夜节律;光疗ResearchProgressandApplicationProspectofHealthyLightingWangQianHaoLuoxiZengKun(CollegeofArchitecture&UrbanPlanning,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hetheoryofphotobiology,theconceptofhealthylightingischanging.Bothvisualperformanceandcircadianrhythmhavetobeenconsideredwhenevaluatingthequalityofhealthylighting.Fromthephotobiologicalpointofview,thisarticleislookingfurtheronthefutureapplicationofhealthylighting.Keywords:healthylighting;photobiology;circadianrhythm;phototherapy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人类的行为生理等现象在进化过程中已经适应了地球的自转公转引起的昼夜及季节变化,在人体内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器官,具有控制生物节律的作用,被称作生物钟(circadianclock)。哺乳动物的生物钟由母钟跟子钟组成。母钟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nucleus,SCN),是哺乳动物昼夜节律组构中最重要的起搏器[2],控制着机体的行为和生理节律。子钟位于肝脏、心脏等外围组织,接受母钟的SCN发出的各种调控。生物钟时刻接受着来自外界的明暗周期信号,调整自身时相,以适应外界环境。因此,营造健康的光照环境首先要了解光照对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1前言自从有了人工照明,人类就告别了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生活,可以有效地延长工作时间以适应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但同时却发现大部分人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1],表现出精神疲惫、情感障碍、思维紊乱和睡眠障碍等症状。因为不规律的作息违反了人类进化中形成的24小时生物节律。人体的内在固有平衡被打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形成各种心血管功能障碍诱发癌症以及季节性情感(Seasonalaffectivedisorder,SAD)障碍等疾病。诸此等等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光与人体昼夜节律*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高效半导体照明关键材料技术研发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2011AA03A114);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编号:2011BAE01B08)。第23卷第3期王茜等:健康光照环境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13所示。一条是传递视觉影像功能的神经通道,另一2光照对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SCN)链接松果体,传递非条是经过视交叉上核视觉信息的神经通道。而光正是通过非视觉的信息通路作用于松果体,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素作为光信号的接受者将来自外界的光信息传达给机体的有关组织和器官,从而影响和控制机体的内在生物规律,包括昼夜、季节以及年节律等以适应外界的变化。人类对光的研究有500年的历史,在超过150年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人类眼睛上只存在具有视觉作用的两种感光细胞: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DeCoursey[3]于1959年发现光照会对人体昼夜节律产生影响;Moore[4]的研究团队于1972年发现了除视觉通路之外眼睛的另一个通路,就是光通过视网2.1褪黑素的影响作用褪黑素最早是1958年由Lerner等人从牛松果体(SCN);直至2002年,膜直接投射到视交叉上核美国Brown大学的DavidBerson[5]发现了第三类感光细胞(我国译为司辰细胞),才找到让人们疑惑很久的光如何通过视网膜作用SCN产生光生物效应的“丢失的链接”。Yasukouchi等人于2005年描述了来自视网膜的光信号的传播途径有两种通道,如图1内提取出来的可以使青蛙皮肤颜色褪色的物质并命名为Melatonin,它是一种神经性的内分泌激素。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褪黑素的分泌是夜多昼少,呈现昼夜节律性的波动。而且一天内,通常从凌晨1点到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