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收集整理—小儿推拿常用穴—文案.docx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收集整理—小儿推拿常用穴—文案

小儿推拿常用穴 目 录 概述1 1.头面颈项部穴位2 天门、坎宫3 太阳穴4 风池穴、百会穴5 迎香穴6 高骨、人中7 印堂8 2.胸腹部穴位9 膻中10 乳旁、乳根11 腹、脐12 天枢、肚角13 中脘14 腰背部穴位15 龟尾、大椎16 肺俞17 脾俞18 肾俞、推脊19 捏脊、七骨节20 肩井21 上肢部穴位22 总筋、阴阳23 脾经24 肝经25 心经26 肺经27 肾经28 五经配伍及推治29 大肠、小肠32 胃经33 小天心、内劳宫34 板门35 十宣36 四横纹、四缝穴37 老龙38 外劳宫、二扇门39 合谷40 一窝风41 阳池、三关42 六腑43 天河水44 水底捞月46 五指节47 5.下肢部穴位48 涌泉49 足三里、三阴交50 太冲51 穴位的功能归类52  PAGE \* MERGEFORMAT - 66 - 小儿推拿穴位概述: ◆穴位,也称腧穴,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治疗的刺激点。 ◆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体表形态标志法;简便取穴法。 小儿推拿特定穴: 小儿推拿常用穴部50余个,其中重点穴部22个: 面头部:天门、坎宫、太阳 上肢部:总筋、阴阳、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大肠、三关、六腑 下肢部:足三里、涌泉 胸腹部:膻中、中院、肚脐 肩背腰骶部:脊、肺俞、鱼尾、肩井 小儿推拿操作程序: 第一步:面头部(开天门、坎宫、太阳) 第二步:上肢部(总筋、阴阳) 第三步:下肢部 第四步:胸腹部 第五步:肩背腰骶部(拿按肩井) 凡小儿推拿在头面部操作时须先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在上肢部操作时,须先按揉总筋、分推阴阳,此五者为常例,有推开治疗大门和疏通经络之意。拿按肩井有关闭推拿治疗疾病大门之意,一开一关体现了小儿推拿的完整性。 头面颈项部穴位 一、 天门(推攒竹) 【位置】眉心至前发际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自下而上地交替直推,称开天门;若推向囟门则称为大开天门,30~50次。 【功效】祛风解表、开窍醒神、安神镇惊等 【主治】感冒、头痛、发热、烦躁、惊风等症。多与坎宫、太阳相配合应用。 【注意事项】施术不宜过猛,皮肤潮红为宜。 坎宫 【位置】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头上缘向眉稍做分推,称推坎宫。30~50次 【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等。 三、太阳 【位置】眉梢与目外眦后一寸凹陷中。 【操作】两拇指自前向后推称推太阳;用中指揉该穴,为揉太阳,也称运太阳;向眼方向揉为补,向耳方向揉为泻, 30~50次 【功效】推太阳:祛风散寒、醒脑明目。揉太阳:发汗解表,祛风止头痛。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外感头痛,发热。 四、风池 【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作用】 发汗解表、祛风散寒、通窍明目。 【操作】用拇指揉或用拿(按)法。揉30~50次,拿(按)3~5次。 【主治】头面病:头痛,眩晕, 五官病:目赤肿痛,视物不明,鼻塞,鼻衄,鼻渊,耳鸣,耳聋,咽喉肿痛; 神志病:失眠,癫痫; 外感病:感冒,发热,颈项强痛。 百会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操作】用拇指端按或揉,按30~50次,揉100~200次,称按百会或揉百会 【作用】按揉百会:安神镇惊,升阳举陷。治疗惊风、惊痫、烦燥等症,多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等合用;用于遗尿、脱肛等症,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 迎香 【位置】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按揉,揉20~30次,称揉迎香 【作用】揉迎香:宣肺气、通鼻窍。治疗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不畅,效果较好,多与清肺经、拿风池等合用。 高骨 【位置】耳后高骨下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按3-5次,揉30~50次。 【功效】祛风散寒、发汗解表、止咳化痰定惊、安神除烦。 【主治】感冒、头痛、烦躁不安、惊风、咳痰多等。 【临床应用】多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 人中 【位置】人中沟正中线上1/3与下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甲或食指甲掐之,掐5~10次或醒后即止,称掐人中。 【作用】掐人中:醒神开窍。常用于急救,对于昏迷不省、窒息、惊厥或抽搐,多与掐十宣、掐老龙等合用。 印堂 【位置】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