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毕业论文——从谚语看中国传统道德思想
从谚语看中国传统道德思想
摘要:谚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谚语用精练的语句,通俗的语言反映了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社会的发展并没有使谚语消亡,它仍然被继续广泛使用,起着传送传统价值观念的作用。谚语用其生动而精炼的语言,反映了人们朴素的世界观、人生观,传承着中国人最本质的思想观念。本文试对部分汉语谚语加以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道德思想。
关键词:谚语;中国文化;传统道德
See Chinese the Traditional Morals Thought from the Proverb
Wang Yong
Abstract: As an unique language form, proverb employs popular language and refined phrases and sentences to reflect various aspects of society and life, which should be called a mirro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sayings can’t die out, but still continue to be widely used to deliver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value .Vivid but refined language of sayings reflects the plain concept of world and outlook of life that people have ,to spread most essential thoughts of Chinese people. This passage tries to analyze some Chinese sayings so as to explore Chinese traditional moral ideas that Chinese sayings should imply.
Key words: proverb; Chinese culture; traditional morality
谚语是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1]。它产生于人们的劳作和生活中,其内容包罗万象,是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谚语是俗语的一类,它游弋于家庭和社会之间,体现出中国社会最深层的宗族和集体经验的符号传递,用以指导人的思想和行动。本文试对部分汉语谚语加以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道德思想。
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不同历史时期关于伦理道德学说的理论以及种种道德规范[2]。中国的传统道德思想作为整个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塑造中国人特有的道德品质和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几个方面在谚语中有很充分的反映,使我们足以一窥中国传统道德的精神所在及其深远的影响。
一、如何为人处事
中国伦理道德始终把“做人”放在第一位,正如谚语所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那么什么是“做人”呢?用一个字足以概括,那就是“仁”。“仁”是孔子道德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伦理学说的根本,中国伦理道德吸收了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并把它发扬光大,使它成为中国人伦理道德思想的基础。对于“仁”的定义,孔子简洁的回答是:做人的道理。具体地说,也就是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君子”应遵守的准则。在《论语·阳货》中有这样的记载:“子张问仁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其目,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以下是对“仁”行在谚语中反映的具体分析。
(一)恭,自重。就是教人在为人处事时注意自己的言行。
好汉不提当年勇
人不知自丑,马不知脸长
只见别人眉毛短,不见自己头发长
提起尺子满街跑,只量别人不量己
铁罐莫说锅沾灰,鲫鱼莫说鲤驼背
耻笑别人之前先端详端详自己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平生只会道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
舌是利害本,口是祸福门
事不能办的太绝,话不能说的太损
饭先尝一尝,话先想一想
话不要说死,路不要走绝
宁吃过头饭,莫说过头话
乌鸦落在猪身上,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
恭,是与人交往应持的态度。所谓恭,指表情庄重,对人谦和敬重,以礼相待。当然要适度,把握分寸,不能做的太过分。孔子十分反对“巧言、令色、足恭”。“乌鸦落在猪身上,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铁罐莫说锅沾灰,鲫鱼莫说鲤驼背”从这两个谚语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事时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这就是儒家思想的修身“思想”的一个体现。从自身出发,“见贤思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