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卷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2卷读后感
-----家长,要有爱的能力
家长学校教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2卷一到手,我就如饥似渴地详细的读了一遍。读后之余,我思绪万千,我认为,这是一本能够大大地提升广大家长自身家庭教育综合素养的实用性教材。我作为一名家长读者,在认真阅读完这本教材的内容时,那些孩子们渴望爱的眼神,那些家长们困惑而无助的眼神,那些家庭教育专家们、家庭教育指导师们、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们铿锵有力的文字,又像画面从脑海中浮现,把我拉回书中……
经过三遍的阅读,我深深感受到:作为21世纪的家长必须尽快地提升我们自身的吧家庭教育综合素养能力,这样我们才能熟练地、得心应手地从事现代的家庭教育管理模式,以下几组关键词语我们必须重新认识、重新面对、重新理解其新的内涵。
关键词组一:分数 学习
一个不知78分和84分差别在哪里的孩子,不知出息为何物的孩子,在妈妈100分情结的高压下,像颗顽强的小草探出脑袋,舒展着童年小小的快乐。那么,这个孩子长大后真的就没出息吗?请不要太早下结论哦,听听《孩子的困惑:考不了100分就是没出息》里孩子的感慨吧!
分数真的这么重要吗?说不重要,在应试教育体制的现实碾压下,似乎不那么理直气壮。这怪不得家长们啊!我记得有个专家说,问题是个宝贝,当问题来了,就是上天赐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机会了。《分数好与坏,疏导最重要》中,那位常霞家长怎样疏导的呢?当考试失利时,“女儿倒数第四名,我赞美了她”;当考了97分时,“我恭喜她没有取得‘100分’。“学习态度比分数更重要”“一个人对待知识的态度和热情度,决定了他将来掌握知识的潜力和能力。所以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远比考试的分数重要得多!”瞧,人家眼光就是长远啊!我们是不是该学学《妈妈说:你上大学我才重成绩》文中的家长呢?这个孩子总觉得妈妈不关心他的学习,“难道你真不在乎我的成绩吗?妈妈!”其实妈妈把关心藏在了耐心的背后。
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分数,谁关心过他们的内心世界呢?谁在他的童年时光好好陪伴过他呢?一个孩子,正是在童年里做着梦的年龄,没有父母陪伴,只有一只小熊陪伴他走过了23年,这是《孩子成长的养料是陪伴》中讲到的真实故事。当这个大孩子拿出那只只有巴掌大、破烂不堪的小熊时,节目组所有的人都闪着晶莹的泪花!陪伴孩子,真的没时间、真的那么难吗?还有难过童年里孩子凄苦的心吗?孙瑞雪说,“幸福来自童年,如果一个人在0~6岁的时候不曾体会到幸福感,以后的一生都不会有。”这不是危言耸听哦!
关键词组二:爱 能力
很多父母一回到家,看到孩子,开口第一句话就是:“作业写完了吗?”你是不是也这样说呢?你觉不觉得这当中缺少了什么?没有爱的能力的家长才会这样说!有爱的能力的家长又会怎样说呢?请看《不是作业出了问题,是爱出了问题》,也请记住这几句话,“不是孩子不努力,是父母有没有爱的能力。请父母千万不要关心孩子飞得高不高,先要学会关心孩子飞得累不累。孩子需要的是爱,而不是要求。当家长真爱孩子的时候,孩子会对自己有要求。”
我们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心不可谓不强,可是光有责任心,没有正确的理念和方法行吗?那会越努力离目标就会越远,南辕北辙啊!《过多的禁令让孩子软弱无能》,当限制过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期从来没有自己做过主,长大后必然毫无主见”。可能家长又疑惑了,我给孩子自由了呀,可孩子反而无法无天了啊!那么你是怎样理解自由的呢?你理解对了吗?自由,就是带着爱,用自己的方式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吗?自由,就是无条件地理解吗?自由,就是要有强势的自我主张吗?这些,都可以在《怎样理解“给孩子自由”》中找到答案。
众所周知,溺爱是害。一个35岁的女子,她从15岁那年开始瘫痪在床,20年来生活完全仰仗家里人照料。可是有一天,突然被医学证明,她的肢体没有任何问题,她根本没有瘫痪!这让所有照料她的人都目瞪口呆!终于,他们找到了她瘫痪在床20年的罪魂祸首——“溺爱”,是大家对她过度的照顾与无微不至的宠爱!这是《有毒的呵护》中讲到的真实故事,虽然是个极端的案例,但是这种“过度呵护”的现象难道不是比比皆是吗?在我们的无比溺爱下,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全面退化,将来会复杂多变的社会和生活必然节节败退!这会让孩子输得多惨啊!说起来,其实家长当然包括隔代老人也很委屈,因为他自己可能不知道这就是溺爱,常常是好心办成坏事,那就看看《看好心怎样办成“坏事”》吧!
我们不溺爱孩子,好么?因为,《孩子,我不欠你的》。一个中国家长把13岁的儿子送到了国外的朋友家,请他照顾一段时间。一个月后,儿子回到了北京的家。全家人都惊讶地发现,孩子变了!什么都会做了,会管理好自己了,太神了!家长对国外朋友佩服得五体投地,问她:“你施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