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腹外疝疾病病人的护理
腹外疝疾病病人的护理南华大学护理学院临护教研室蔡 曼 波 腹外疝疾病病人的护理 概述 病 因 分 类 护理评估 治 疗 原 则 主要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概 述 疝:体内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疝的结构:疝环; 疝囊; 疝内容物; 疝外被盖 概 述 解剖结构: 腹股沟区; 腹股沟管; 腹股沟三角; 股管; 病 因 发病机制 切口疝 临床分类 ①易复性疝; ②难复性疝; ③嵌顿性疝; ④绞窄性疝 解剖分类 ①腹股沟疝; ②股疝; ③脐疝; ④切口疝; ⑤白线疝 病情严重程度分类 护理评估 临床表现 相应部位有肿块突出 易复性疝 难复性疝 嵌顿性疝 绞窄性疝 易复性疝 辅助检查: 视、触、叩、听 切口疝 与疾病相关的健康和生活史 相应部位有肿块突出 腹股沟疝 股疝 切口疝 治 疗 原 则 非手术治疗(一) 一周岁以下婴儿暂不手术,应尽可能避免哭闹等一切能增加腹内压的因素。采取压迫疝环的方法 治 疗 原 则 手术治疗(二) 嵌顿性疝:原则上应紧急手术治疗。若具备下列情况可试行手法复位: ①嵌顿时间3-4小时内,局部压痛不明显,也无腹膜刺激症; ②年老体弱或伴有其它较严重的疾病而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 手术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一) 传统的疝修补术 疝囊高位结扎 疝修补术①Ferguson法;②Bassini法;③Halsted法;④ McVay法 疝成形术 McVay法 手术治疗(二) 无张力疝修补术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主要护理诊断 知识缺乏:缺乏有关疾病形成原因及预防腹内压增高的有关知识 疼痛:与疝块突出、嵌顿或绞窄及术后切口张力大有关 体液不足:与腹外疝嵌顿、绞窄引起机械性肠梗阻有关 潜在并发症:术后阴囊水肿、切口感染 护理措施 1、提供病人预防腹内压升高的因素 (1)术前 1)择期手术病人术前须注意有无存在腹内压升高的因素 2)积极治疗支气管炎、慢性前列腺炎和便秘等 3)术前晚灌肠 (2)术后 1)体位与活动 2)防止剧烈咳嗽 3)保持排便通畅 4) 积极处理尿潴留 护理措施 2、减轻或有效缓解疼痛 (1)术前 1)疝块较大者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离床活动时,用疝带压住疝环口 2)观察腹部情况 (2)术后 1)体位与活动:平卧三天,髋关节微曲 护理措施 3、维持体液平衡 疝块发生嵌顿或绞窄,应禁食、胃肠减压、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备血,做好紧急手术准备 护理措施 4、并发症的预防 (1)预防术后阴囊水肿 (2)预防切口感染: 1)术前皮肤准备 2)应用抗菌药 3)切口护理 4)注意观察 护理措施 5、其他 (1)心理护理 (2)术前排空膀胱 (3)饮食 护理评价 健康教育 弓状下缘 腹股沟三角 腹股沟斜疝 股疝 切口疝 预防阴囊水肿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A 谢 谢! * * Welcome to school of nursing Nanhua university 极易发生 极少 较多 嵌顿机会 疝囊颈在腹股沟韧带下方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与精索无关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囊与疝囊的关系 疝块可突出 疝块可突出 疝块不再突出 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 半球形 半球形 椭圆或梨形 疝块形成 经股管突出,入卵圆窝 直疝三角突出,不入阴囊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入阴囊 突出途径 中年以上经产妇 老年人 儿童及青壮年 发病年龄 股疝 直疝 斜疝 鉴别点 腹股沟斜疝、直疝及股疝的鉴别 对疾病的心理社会反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