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向福陵昕松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漫向福陵昕松声   沈阳的福陵埋葬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和他的皇后叶赫那拉氏,因位于沈阳城东1490米的天柱山,而俗称“东陵”。它与沈阳昭陵、新宾永陵合称“关外三陵”,在2004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万松何苍苍,挈空作龙舞   对我而言,福陵在我心里总是有一层神秘的色彩。它背靠天柱山,面朝浑河水,与众不同的“一百零八磴”、会“流泪”的老龟、还有从未被打开过的地宫……就这样,我带着心中种种疑问,开始了我的福陵之旅。   福陵初建于天聪三年(1629年),那时就只有一座方城,方城内三间瓦房中供奉着努尔哈赤及其后妃的骨灰罐。当时称陵寝为“太祖陵”、“先汗陵”。崇德元年(1636年)大清建国,定陵号为“福陵”,寓意大清江山福运长久。并在顺治时期开始修缮,到康熙、乾隆、嘉庆时期改建增建了地宫、明楼、隆恩殿等建筑。   来到福陵的正红门前,不见亭台楼阁、庙宇殿堂,只见满目的苍翠迤逦在高耸的山脊之上。绿树掩映下一座单檐歇山式仿木架结构的建筑赫然出现在眼前,上顶覆盖着黄色琉璃瓦,下有二尺高石台基。两只石狮子分立在台基前不远处的大树旁边。正红门东西两侧各有一座长11.9米、高约5米的琉璃影壁,因为它的位置如同衣服袖子开在两边,故称“袖壁”。袖壁上镶有五彩琉璃云龙,张牙舞爪,威风八面。袖壁两边红墙围绕,墙顶用黄色琉璃构件装饰。正红门是整个陵寝的总门户,它有3个券门,拱形洞门每间内宽2.1米,高2.8米,前后门椽镶有半圆形石券,上雕二龙戏珠。正中为“神门”,仅供墓主人的“神灵”出入;东侧是“君门”是供来此拜祭的皇帝走的门;西侧是“臣门”是供祭祀时大臣所出入的门。这三个门对应进入正红门内地面上的三条“神道”,在清代皇帝来祭祖时,帝王将相都要严格按照这个规定行走在陵寝之中,否则将要接受严苛的处罚。   正红门内,松树高大挺拔,遒劲的枝干高出正红门足有三四米,像一个个威武的卫士警惕地嘹望着门内门外的动静,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它们在这里伫立了近四百年,早已是福陵的一部分。旧时盛京八景中的。天柱排青”,指的就是天柱山中苍松翠柏的福陵盛景。在陵寝中种植树木是古代一项制度;这项制度始于秦代。明清时期也因循古制在皇陵中广植松树。福陵原有古松3万棵,始种于天聪八年(1634年),占地“九千亩”。大都是东北黑松。据《大清会典》的记载,皇陵陵松有“山树”、“仪树”、“海树”以及“站班松”、“趟松”之分。“山树”泛指陵山之树:“仪树”指风水红墙内的树,由于它们横竖有序,甚为整齐,所以叉称为“趟松”;“海树”指风水红墙外的树;“站班松”指隆恩殿门前神道两旁的仪树,用以象征皇帝生前的文武大臣,垂手恭立于陵前“事死如事生”。曾任户部主事的沈阳人谬润绂在他的《天柱排青》中写道:“驱马城门东,森然望天柱。万松何苍苍,挈空作龙舞。”可见当时万顷松涛的壮观景象。二十世纪上半叶,福陵古松遭到大量损坏砍伐,如今仅存720株。这些古松如今在人们的呵护下,焕发出勃勃生机,继续护佑着这块皇家圣地。   沿一百零八磴抵方城   穿过正红门,面前是三条由南向北的石铺甬道,正中这条与正红门“神门”相连的就是“神道”,也是整个陵寝的中轴线。这条神道经神桥和一百单八磴,至神功圣德碑亭,又从神功圣德碑亭至隆恩门、隆恩殿,全长共计566米。神道两侧静立着左右对称的华表和石像生。华表顶部的石兽叫“?辍保?它似狗非狗,作昂首翘尾引颈高鸣状,性情凶猛,所以把它刻在石柱上用来守陵。这里的石像生是顺治七年(1650年)设立的,卧骆驼、立马、坐狮、坐虎各一对的石兽,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又为石兽增设了大理石基座。基座上雕有细腻精美的“锦袱”,锦袱四角各坠古钱一枚。雕工精细,栩栩如生。这些石兽也如卫士一般在这里陪伴着古墓中的主人,度过一个又一个的朝霞与落日。   就在这时,一只毛绒绒的深灰色松鼠跑了过来,迅速爬到离我不远的一棵松树上,翘起蓬松的大尾巴捧着个大松果美美地啃着,样子既可爱又调皮。福陵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茂密的松林,引来了这些可爱的小生灵。虽说每天都能见到一些游客,但天性警觉的小家伙们,还是与人保持着一段距离,当我想靠近一些给它拍个近照时,这只小松鼠就“嗖”地一下,窜到松树顶上去了。   由于不是节假日,福陵里的游客不太多,这就给了我欣赏探究福陵的好机会。按照清代陵墓的规制,神道中间必须设有一座龙凤门作为阻隔,使人不能面对隆恩殿,即“一眼望不断”,寓意大清江山万世一系。但福陵却没有设立龙凤门,而是依照自然的山势,由低向高修建了一百零八级台阶,一眼望去只见一层层的石阶向上绵延,不见任何建筑。把“一眼望不断”的威严崇高及万世一系的寓意做了最好的诠释。只是为什么把台阶造成108级呢?原来,福陵的主体建筑都在天柱山山顶,而正红门和石像生等都建在前面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