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妆品生产中一种污染菌种的室研究-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行业
化妆品生产中抗性环境菌株的研究
祝 坤,王晴磊,黄晓青
(伽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上海200233)
摘要:研究通过对化妆品生产中的环境菌株进行菌种分离,得到了一株伯克霍尔德属类的环境菌。通过抑菌圈和挑战实验证明,该菌对以双咪唑烷基脲为主要功能成分的防腐体系具有抗性;另外通过去活性物挑战实验,证明了活性物对抗性环境菌在产品中爆发性生长是起关键作用的。通过以上数据,更深入的了解产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和机制,对有效预防化妆品生产微生物污染,同时设计更有效的防腐体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化妆品;抗性菌株;活性物;防腐
中图分类号:TQ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64(2014)-0000-00
DOI:10.13222/j.cnki.dc.2014..000
化妆品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由于化妆品成分复杂,含有的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滋生[1]。因此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问题始终存在,对使用者健康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研究从工厂生产环境中分离出来的一株细菌,同时该菌在某半成品中曾检出。对比了此环境菌和标准菌株对不同产品的挑战数据。通过以上实验和分析,掌握更多化妆品生产过程中环境菌的来源和生长特性,以期建立更有效的微生物控制评价体系和有效的产品防腐配方体系,为进一步提高化妆品防腐效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剂和培养基
快速革兰氏染色试剂盒(上海铭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PI生化鉴定试剂盒(法国梅里埃试剂公司)8.5%生理盐水(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TSB+30%甘油,大豆胰蛋白琼脂培养基( TSA) (美国BD生物公司)大豆胰蛋白液体培养基(TSB)(美国BD生物公司)。
1.1.2 仪器
生物安全柜(ESCO)超净台(ESCO)37℃恒温培养箱(德国BINDER)28℃恒温培养箱(德国BINDER)移液器(Eppondorf)天平(德国赛多利斯)涡旋振荡器显微镜(XSP-3CB,上海光学仪器一厂)250 mL一次性取样杯、刮刀、一次性接种环、酒精灯、载玻片及吸水纸等(以上购于广州华粤瑞科有限公司)。
1.1.3 菌种
环境菌X分离自工厂环境监控培养平板。标准菌株:大肠杆菌(ATCC 6538)、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8739)、铜绿假单胞菌(ATCC 902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ATCC 25416)、标准菌种均购买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收稿日期:2014-08-06
作者简介:祝坤(1986-),女,山东人,研究员。1.2 方法
1.2.1 菌种分离和鉴定
用无菌接种环取环境监控平板单菌落划线TSA平板,37℃培养48 h±2 h。用无菌接种环取单菌落于TSB培养基中进行增菌培养48 h±2 h。用TSB+30%甘油保存菌种备用。对检出的菌株进行革兰染色。细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的API生化鉴定试剂条。
1.2.2 抑菌圈实验
制备108 cfu / mL的混合标准菌菌液和X菌液,分别取菌液1 mL于直径150 mm的培养皿中,倒入熔化的45℃左右的TSA培养基100 mL左右,摇动至充分混匀,冷却。用镊子将直径5 mm的圆滤纸片在不同浓度的防腐剂溶液中浸渍片刻,取出置于平板上指定位置。盖上盖子,置于37℃下培养24 h ± 1 h后观察,记录结果。
1.2.3 14天快速挑战实验
参考CTFA挑战方法[2]进行改进。制备标准菌株混菌和环境X菌株菌液,取检测样品100 g,接种菌液(108 cfu / mL)各1 mL,用刮刀上下左右充分混匀。置于室温(25℃)下分别于6 h24 h、27 h、48 h、7天14天取样1 mL进行梯度稀释计数,取样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3天 ~ 5天。通过细菌存活数量判断产品的防腐能力。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种分离和鉴定
通过鉴定,分离到的环境菌X菌种为乳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湿润的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菌。通过API鉴定为伯克霍尔德菌属,其中最有可能的是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有研究表明,伯克霍尔德菌属可以在营养极低的环境中生长,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中[3]。因此可以推断此环境菌X可能来自于生产用水及清洁用水等,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工厂环境未做好清扫清洁消毒干燥等。
2.2 抑菌圈实验
抑菌圈实验室衡量防腐剂杀菌抑菌效果的一种方法,通过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判断防腐剂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大小。本实验中所选用的防腐剂溶液种类和浓度分别如下表1中所列。
表1 抑菌圈实验中使用的防腐剂种类和浓度
Tab.1 Preservatives and concentration used in inhibition zone test Line 成分 浓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