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概念客体关系理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要概念客体关系理论.ppt

貢獻 整合客體關係理論、發展理論和古典佛洛伊德本能論。 對探討邊緣性人格、自戀性人格的病理有相當大的貢獻。 結論 貢獻 古典佛洛依德理論的批評 並非以正統的本能論發展客體關係理論: Kernberg認為客體是先於驅力(存在)的;人的本性是社會性的(social by nature)而非原始本能性的(primarily instinctual );ego是原初性的 (primary) ;看重分裂(splitting)更甚於壓抑(repression)。 結構是從關係的經驗中形成的,而不是從id努力去應付處理reality中形成 。 傳統佛洛伊德理論將Kernberg視為理論修正者,也因此批評其對前語言的(preverbal)發展描述太過臆測性,只是根據推斷而不是謹慎細心的研究 。 理論未能充分解釋邊緣性人格患者早期創傷。 結論 聯絡資訊 Address:21 Bloomingdale Rd White Plains, NY 10605 Offic:(914) 997-5714 Tax:(718) 997-5997 E-Mail:okernber@med.cornell.edu 結論 The End 謝謝聆聽 * 疑問:所謂發展的缺乏是指? * * 好的自體─客體表徵被分化出來後,壞的自體─客體意象也會被分化出來,這兩個是屬於不同的認知、情感系統。 * * * * * * * * * * * * * * * 2~5歲前伊底帕斯期的小孩和強烈的攻擊及憎恨作奮戰時,此小孩的發展本能的奮戰(developmental instinctual struggles)會有扭曲。 * * * * * * * 發展階段: 階段三 6~8個月大至18~36個月大時完成。 與Mahler之“分離-個體化”階段大致上同期。 特徵:自體和客體表徵分化,即自體與非自體(nonself)劃清界限。 結束:好的和壞的自體表徵整合為一個整合的自體概念(self-concept ) 。 同時,好的與壞的客體表徵整合為一個全部的(total)客體表徵,此即達成客體恆常性 (object constancy) 發展階段: 階段三 分化 整合 (當好的經驗夠多時) 發展階段: 階段三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from Object-Representations 出生後的6~9個月到36個月間 減少分裂機制的使用 正常發展會漸漸減少分裂的使用 自我界限(ego boundary)的出現 自體意象與客體意象間的分化對建立穩定的自我界限有助,雖仍是脆弱與變動的。 此階段仍是部分(partial)客體關係的階段: 尚未有一整合的、充分的自體意識或對他人 有整合性的概念。 固著於此階段或病態性退化至此階段,便決定了其邊緣性人格組織的形成。 邊緣性人格會靠分裂或解離以保護好和母親理想的關係,避免被其他不好的表徵所污染,及保護脆弱的自我。 發展階段: 階段三 Integration of Self-Representations and Object-Representa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Level Intrapsychic Object Relations- Derived Structures 開始於3歲後期,持續於伊底帕斯期,大約在6歲時結束。 與Mahler的實踐期、和解期、客體恆常期次階段重疊。 特徵:將部分意象(partial images)整合為整體意象(whole images),包括有一整體的自我系統以及整體與符合現實的客體表徵。 在此階段中id、ego、superego被鞏固成為內在心理結構。 自我認同(ego identity)在此階段建立。 發展階段: 階段四 id的出現 Repression成為此階段ego最主要的防衛機轉。 Repression將id從ego分出,id現在才真正出現成為一心理結構。 兒童將不能接受的想法藉由不斷壓抑而形成了潛意識的id ,這些被埋藏的混亂自體與客體形象、除非是心理結構受破壞或是嚴重退化時才會浮出意識層面。 id的整合 強烈的感覺(可能是無法控制的大發脾氣), 以及無法接受的內化的客體關係,會被潛抑, 而這促成id的整合。 發展階段: 階段四 Superego整合為一獨立的內在心理結構。 Otto Kernberg將超我分成三個發展層次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