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杨派京胡伴奏特色.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杨派京胡伴奏特色   【摘 要】本文从杨派的形成以及杨派京胡的伴奏特色两方面论述了杨宝森和杨宝忠两位京剧艺术家的艺术成就,杨宝森先生和杨宝忠先生的合作作品中,经典的唱段数不胜数,这些既传统又新颖的经典唱段给了后人很大的启迪。演员和演奏员之间的关系是水乳交融的,自然圆润才能浑然一体。杨派演奏艺术独树一帜,越来越受人推崇。杨宝忠先生对于杨派的开创功不可没。   【关键词】杨派;京胡;伴奏;特色   中图分类号:J63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39-01   杨宝忠(1900-1967),中国京剧余派老生演员,后专工操琴,安徽合肥人。幼年酷爱音乐,与琴师陈彦衡过从甚久,对谭腔和胡琴演奏技巧有深湛研究。他又嗜西乐,从朱蛛隐习小提琴,并将小提琴的某些弓法融于胡琴演奏中。他的指法灵活,弓法顺畅,独具一格。中年以后,正式拜奚子刚为师,专业操琴,先后与言菊朋、马连良、杨宝森等合作,配合默契。他与杨宝森、鼓师杭子和的合作,被观众称为“三绝”。著有《杨宝忠京胡经验谈》。   一、杨派形成   杨宝森(1909-1958),京剧老生演员,四大须生之一,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字钟秀。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其出身梨园世家,八岁学艺,曾拜陈秀华、鲍吉祥为师,学习余派(余叔岩所创)。后带艺搭班入斌庆社科班。14岁登台。1939年组建宝华社挑班演出。出科后与筱翠花(于连泉)、程砚秋、荀慧生等合作演出,以《失空斩》《捉放曹》《桑园寄子》《托兆碰碑》《杨家将》《汾河湾》《卖马》等余派戏为主。   杨宝森先生幼年嗓音洪亮,后因“倒仓”原因隐退舞台多年,经过多年的研习和打磨,他的演唱形成了纯以韵味取胜的风格,形成了刚柔相济、曲中有直、圆而不滑、平中见奇的艺术风格,加之堂兄杨宝忠与鼓师杭子和的紧密配合,很快形成了杨派这一京剧老生流派,杨派的伴奏风格也随之独树一帜,越来越受人推崇。可以说,杨宝忠先生对于杨派的开创功不可没。   二、杨派的伴奏特色   杨宝忠先生其琴以“清脆美”雄冠梨园,尚无来者。其琴技特点以弓法快、腕力强、指肉厚、托腔保调严密精确等著称。他还擅拉小提琴等乐器,被人称为“洋人”。   杨宝忠先生也是把小提琴的弓法和指法融入京胡的第一人。杨先生始终钻研学问,提倡洋为中用,他的左手指音清脆透彻,干净利落,饱满结实;右手功力瓷实,腕力强健,快而不乱,韵味十足。   例如,在京剧《文昭关》中,杨先生就有很多的革新之处,也把小提琴的弓法和指法充分运用其中。其开头的过门用了“54”,之前传统的开头过门用的是“6”,开头过门用了“54”后已经基本为本段情绪定格,在过门中间处用连弓双字演奏,加上力度强弱的对比,使该过门听着又过瘾又华丽,到过门的结尾处又引用了“4”和“7”两个半音,充分展现出伍子胥的急、恨和悲伤的心情,也为演员的演唱做了完美铺垫。   杨先生快弓的运用也是杨派伴奏的一大亮点,他有别于其他流派平缓单一的运弓方式,创造的借鉴运用小提琴的弓指法技巧创编了诸多经典的过门和垫头,对人物的感情和复杂的心情都能充分烘托和表达出来。   例如,《碰杯》中的反二黄三眼起首过门,相比老式拉法的自然平稳,杨派拉法更加显得激情四射。琴师为演员伴奏要做到开曲惊人,续曲引人,终曲恋人。这段富有激情的过门一出,就做到了开曲惊人,牢牢吸引住了?^众。杨先生曾经说过:“拉花过门一定要功夫到家,如果功夫不到家,不但做不到拖腔保调,反而会出错砸锅。”正所谓功到自然成。   音乐是有对比的,只有在演奏中有比较才有意义,如刚柔相济,强弱的对比,收放的结合,虚实的变化等。杨宝森先生和杨宝忠先生的合作作品中,经典的唱段数不胜数,这些既传统又新颖的经典唱段给了笔者很大的启迪。演员和演奏员之间的关系是水乳交融的,自然圆润才能浑然一体。   杨派演奏艺术给我们后人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藏,让我们深切缅怀杨大师,永远热爱和追求杨派艺术。   笔者相信,我们现代的京剧人一定会努力和认真学习前辈的艺术,为京剧的发展奉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