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至县八云塔建筑文物保护几点思考.docVIP

浅谈周至县八云塔建筑文物保护几点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周至县八云塔建筑文物保护几点思考   摘 要:本文从历经千年亟待保护、塔身倾斜亟待抢修、防护设施亟待建设、申请资金不断维修等四个方面进行冷静思考,探索了八云塔文物保护了方法和技巧,呼吁县级有关部门,亟待对八云塔文物进行保护。   关键词:八云塔 建筑文物 保护方法和技巧   楼观台、仙游寺和八云塔?@三大文物遗址已成为陕西省周至县旅游的金字招牌和名片,吸引着无数游客来周至旅游观光。而八云塔位于周至县城云塔公园内,云塔路以东,西宝线南,是一座正方形的密檐楼阁式砖塔。塔基周长35.94米。塔内原有木梯,可以攀登而上,?t望四处景色,成为周至难得千年文物古迹。然而塔身历经千年风雨剥蚀和战火的洗礼,使文物遭到严重的破坏。面对魏巍云塔,我们文物保护人员对八云塔建筑文物保护进行了冷静的思考:   一、历经千年,亟待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四条规定:“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而八云塔位于周至县城商业繁华路段,商业与文物争地盘的矛盾极为突出。我们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八云塔文物保护的历史风貌。   唐景龙二年(708)中宗李显敕建瑞光寺,建塔于寺中。八云塔方形,为唐代密檐式空心砖塔,十一层,一至五层为砖砌隐起的斗拱,柱、枋为楼阁式,六层以上为密檐式。顶层已残。底层塔北正中辟有券门,二层以上,每层各有券门二孔,分南北与东西层对开。塔内原有木梯供登临,清代焚毁。八云塔,原称瑞光寺塔,因塔基四面各有两块长年阴湿的痕迹,形似八朵浮云,故名八云塔。唐诗写瑞光寺;松门山半寺……缭绕藤轩密,逶迤仰径涂。(《寄瑞光寺真空禅师》,《赠瑞光寺莹上人》)宋太平兴国三年(978),瑞光寺改建为崇明寺,后毁,明永乐元年(1408),复建为善胜寺,明末兵毁。清初修建周至县城时,将城内西南偶善胜寺遗址复建为瑞光寺,八云塔下废寺改建为演武厅,塔下废址辟为演武场,民国35年(1946)将瑞光寺改建为学校。针对八云塔历经千年风雨,人为破坏严重,呼吁县级有关部门,亟待保护。   二、塔身倾斜,亟待抢修   八云塔二十余里外即可见其形影,不仅是周至县城的显著标志,而且成为风光如画的渭河南岸别具一格的景物。   塔身上小下大,形如笔立,姿态雄秀。这座四面砖塔与众不同的是,底层每面各有两朵阴湿的痕迹,每朵约一米见方,虽大旱也不干,远近引为奇观,也因而得名八云塔。八云塔地处周至县城城西南的小土原上,塔势孤高,涌出天空。由于地下采水,环境污染,使八云塔的塔基发生了倾斜,成为危及八云塔文物安全的主要原因,在保护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文物保护的技术,制定砖塔保护的具体方案,经过专家鉴定后,上报有关部门批准,对八云塔予以抢修。   三、防护设施,亟待建设   防护设施对于周至县八云塔保护至关重要。金属宝顶其外部金属层进行修复。按规定金属宝顶其外部金属层厚度大于4mm时,可做接闪器,但必须与避雷带连接。引下线应从八云塔外立面四角、塔身墙布设,平均间距18米,须尽可能对称隐蔽安装。其二是接闪器应采用避雷带和短避雷针。为保持古建筑物原貌和艺术特点,接闪器宜采用避雷带与短避雷针(30~50cm)的组合形式,宜在敷有引下线屋角的避雷带上焊接30~50cm左右的短避雷针,以便有效接闪泄流人地。根据雷击规律,避雷带应沿建筑物屋面的正脊、吻兽、屋顶檐部、斜脊、垂兽和高出建筑物的烟囱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为减小雷电流产生的电动力危害,在敷设避雷带时应尽量避免直、锐角弯曲,应采用圆弧形弯曲,其引下弯曲的弦长应大于对应弧长的十分之一。八云塔正面为安全及美观起见不宜设引下线,八云塔避雷带可选直径较粗的材料敷设,两端引下线也须加大材料直径。引下线一般不得少于2组,大型古建筑物不得少于4组。引下线根数少,雷电流分流就小,每根引下线所承受的雷电流就越大,容易产生雷电反击和二次危害。因此,在布设引下线时应按规范要求敷设。但古建筑物多为砖木结构,故只能采用明敷。敷设时应注意引下线要对称。为减少引下线自身电感所引起的雷电感应过电压,应以最短的接地路径敷设。引下线弯曲应采用弧形弯曲。在引下线距地面1.8~0.3m处应有良好的保护覆盖物,避免与人员接触产生触电危险。   四、申请资金,不断维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所有人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负担。”我县政府对八云塔维修比较重视,但维修还是不够彻底。1986年成立周至县文物管理所,所址就在八云塔下。1987年对八云塔开始修复,1990年竣工,1957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