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及肝癌的生物化学机制。.ppt

  1. 1、本文档共1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肝昏迷及肝癌的生物化学机制。.ppt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 第十章 第十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与实验诊断 第十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与实验诊断 Chemical diagnosis of liver and bile diseases [掌握] 生物转化的概念、类型及其临床意义;胆红素的种类及相互的区别、黄疸的分类及其实验室鉴别试验;胆汁酸的组成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肝硬化、肝昏迷及肝癌的临床生物化学检测。 [熟悉] 胆红素代谢过程,胆汁酸的代谢与功能,肝细胞损伤时的代谢改变;乙醇性肝损伤、胆石症的生物化学机制;肝功能的生物化学检测项目选择及应用。 [了解] 肝硬化、肝昏迷及肝癌的生物化学机制。 第一节 肝脏的解剖结构特点及其生物化学功能 第二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第三节 胆色素与胆汁酸代谢及其异常 第四节 肝病的生物化学代谢紊乱 第五节 肝胆疾病的肝功能实验室检查 第六节 肝功能检验项目选择原则与评价 Liver(肝脏,肝): 人体的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最大的腺体; 成人肝重约1.0~1.5kg; 几乎参与体内的一切物质代谢,其功能1500种。 一、肝脏的解剖结构特点 1. 双重的入肝、出肝系统: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胆道系统。 2. 较特殊的微细的结构: 1) 物质的转运基础---大量微绒毛。 2) 物质交换的基础---较高通透性,MW4万(1万)。 3) 能量保证的基础---线粒体丰富。 4) 物质代谢的基础---亚细胞数量相对较多、发达。 3. 含众多酶系,且有些是肝独有或其他组织含量较少:如OCT(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 二、肝脏生物化学代谢 1. 代谢功能:接受和处理消化道吸收的各种物质;对营养物质进行代谢。 2. 生物转化作用: 3. 合成和分泌胆汁酸和胆红素: 4. 造血功能:肝脏在胚胎第8~12周。 5. 参与激素的灭活:激素降解的主要部位。 6. 其他:免疫、解毒、凝血等功能。 肝掌:是指有些肝炎病人手掌边缘常常会出现许多红色的斑点,或红白相间毫无规律的斑块,有时候不仅手掌有,而且脚底也有。如果对这种斑点或斑块加压,可以使压迫区的这些点和块消失,变得苍白。 三、肝细胞损伤时的代谢改变 1. 肝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1)正常人每天合成10g左右蛋白质:肝本身的蛋白质,合成除Ig以外的血浆蛋白质。 2)合成多种酶:肝内酶,血浆功能酶等。 3)进行转氨基、脱氨基、转甲基、脱硫和脱羧等反应; 合成尿素(解除氨的毒性), 合成重要的含氮化合物(嘌呤类、嘧啶类、胆碱、GSH等)。 4)调整血液中氨基酸的比例:为其它脏器运送搭配比例合适的氨基酸混合物,多余的则被降解(代谢芳香族氨基酸)。 1)急性肝损害时:血浆蛋白质浓度变化不大(肝脏储备大,多数血浆蛋白的半寿期较长)。 2)慢性肝病时: ALB及A/G ↓、?-G↑。 3)晚期肝病时:血浆尿素水平呈低值,血氨增高,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值下降。 4)肝细胞损伤:胞质、线粒体内酶?血?血液中多种酶活性↑。 5)血浆游离氨基酸↑ ,甚至从尿中丢失。 1. 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通过糖异生、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酵解途径,维持血糖浓度恒定,保障全身各组织,尤其是大脑和红细胞的量供应。 2. 肝损伤时的糖代谢变化 1)相关酶活性改变特点:有部分↑,部分↓。 2)磷酸戊糖途径和糖酵解途径相对增强,血中丙酮酸 含量可显著上升。 3)严重肝病时糖有氧氧化及三羧酸循环运转失常。 4)血糖浓度难以维持正常水平。 5)糖耐糖曲线异常,可呈:低平型、高峰型、高坡型等异常曲线。 1. 肝在脂代谢中的作用 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与运输均具有重要作用。生成酮体的重要器官。 2. 肝损伤时的脂代谢变化 1)脂类消化吸收不良; 2)肝内脂肪氧化分解降低或脂肪合成增多或磷脂合成障碍,不能有效合成脂蛋白输出,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而形成脂肪肝; 3)慢性肝损伤:糖利用↓,脂肪分解↑ → 酮血症。 4)血浆胆固醇酯/胆固醇的比值下降; 5)血浆脂蛋白电泳谱异常,出现(LDL)积累。 脂肪肝:正常人的肝内脂类约占细胞重量的3% ~ 5%,其中TG占一半,如TG在肝内过量存积超过2.5%,或脂类总量超过10%,即称为~。 肝功能障碍导致脂肪肝形成的机制: 1)氧化脂肪酸的能力减弱,以及合成、释放脂蛋白的功能降低; 2)合成磷脂的原料不足(ATP,CDP-胆碱),肝中磷脂减少,脂蛋白合成不足; 3)糖代谢障碍:脂肪动员增加,肝吸收的TG增加。 4)高脂低糖或高糖高热量饮食,致肝内TG来源过多。 【定义】 既不能构成组织细胞的成分,又不能氧化供能的物质。 环境中摄入:药物、毒物、致癌物、食品添加 剂、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