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载-工具论.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历史,哲学,军事,战争

目录页[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工具论》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 序 ◆ 范畴篇 ◆ 解释篇 ◆ 前分析篇(第一卷) ◆ 前分析篇(第二卷) ◆ 后分析篇(第一卷) ◆ 后分析篇(第二卷) ◆ 论题篇(第一卷) ◆ 论题篇(第二卷) ◆ 论题篇(第三卷) ◆ 论题篇(第四卷) ◆ 论题篇(第五卷) ◆ 论题篇(第六卷) ◆ 论题篇(第七卷) ◆ 论题篇(第八卷) ◆ 辩谬篇 目录页冥王E书@2004 上一页 下一页目录页[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工具论》上一页 下一 页 序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故乡。在希腊哲学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 西方哲学各种观点的胚胎和萌芽。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 322年)是古希 腊哲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古代最博学的人物,出生于马其顿的斯它吉拉城,家族以行医 为世业。亚里士多德的一生,是竭力摆脱外部干扰,潜心于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一生。公元 前367年,风华正茂的青年亚里士多德,离开了宫廷中正在进行着惨烈的夺权斗争的马其 顿王国,来到了雅典,投入正处鼎盛时期的阿加德米亚,师事柏拉图。他在这里一住就是 20年,大约前10年按照柏拉图所规定的,修习基础课程,后10年则以辅导员 (agagnostes)身份,做教学辅助工作。他最早的著作被认为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它们 仍以对话体为形式,罗马的西塞罗尚见到这一批作品,盛赞其文采的华美和语言的流畅。 柏拉图逝世之后,大半是为了避免学院的人事纠葛,他离开雅典到了小亚细亚,在这里他 充分利用了沿海礁岛林立的地理条件进行研究,积累了初步的生物学资料。不久他应聘回 到了马其顿,作了当时的王子、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在这里他开始注意于政治、 伦理问题。他的第一批政治伦理作品,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 回到阔别12年的雅典,雅典已在马其顿的控制之下了。这时候,他以知命之年在吕克昂创 建了自己的学校,亲自主持讲授,并广泛地开展学术研究。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较为完整的 著作,大都是亚里士多德这一时期的作品。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猝死于 远征的军旅之中,雅典对他这个外邦人已充满敌意。他不得不把学校移交给自己的学生和 朋友,避居于优卑亚岛卡尔基斯城他母亲所遗下的老屋中,独享其寂寞,于次年病死,终 年63岁。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学派,被称为漫步学派(Peripatetikoi)。 我们说,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并不是因为他建立了一个无所不包的 体系,宣示了几条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因为他把希腊哲学爱智慧、尚思辨的精神,也就 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充实、具体化了,发扬光大达到顶峰。亚里士多德的哲学 尊重经验,跟随现象,最后归于理智和思维。他认为,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而对感觉的 喜爱就是证明。人们通过经验得到了科学和技术。经验造成技术,元经验则只能诉诸偶 然。并且,对于实际活动来说,经验和技术似乎并无区别,而一个有经验的人,比那些只 知道原理而没有经验的人,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亚里士多德把理智置于灵魂的最尊崇的地 位,把它看作是本原。在自身的思想,是其自身为最善的东西的思想,是以主善为对象的 至高思想。理智通过分享思想对象而思想自身。被思想的东西生成于接触和思想,所以思 想和被思想的东西是同一的。思想就是对被思想者的接受,对本质的接受。在具有对象时 思想就现实着。这样看来,在理智所具有的东西中,思想的现实活动比对象的具有更为神 圣。思辨是最大的快乐,是至高无上的快乐。如若我们能一时享受到神所永久享受的这种 至福,那就令人受宠若惊了,如若享受得更多那就令人感到更大的惊奇,事情就是如此。 亚里士多德把智慧,把哲学称之为思辨科学。他更进一步从不同角度,在与其他科学 的不同关系中,对哲学作出不同的规定。首先,在哲学的起源上,在它和创制科学的关系 上,他把智慧规定为关于最初原因和本原的科学。哲学不能满足于事物是什么,还要探索 日常所见事物生成和存在的原因,要去解决事物是由什么构成的,以及怎样才能使人去了 解这样的难题。在这一方面,哲学就有别于创制科学。创造科学进行创制以实用为目的, 哲学则不以实用为目的,而是一种想知道个别事物为什么而做的科学。因此哲学起源于好 奇,不论是在现在,还是在最初,人们都是由于好奇而开始哲学思考的。在开始,人们对 身边所不懂的事情感到好奇,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感到好奇,如关于月象的盈亏,太阳和 垦辰的变化,关于万物的生成。一个感到困惑和好奇的人,就感到了自己的无知,所以, 人们是为了摆脱无知而进行哲学思考的。很显然,这是为了知识而去追求知识,而不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