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针对性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针对性探究

教学针对性探究之《发现自己的潜能》 一、 什么是教学的针对性 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二、如何加强针对性: 福建师范大学教材是部分教学专家在一定的环境下,在一定时间内对教学思想和课程标准的诠释,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课程标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学生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和依据。教学之前教师研读教材,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教材有三重境界:达标、精致、完美。就是“就一节课而言……,达标:基于对教材的准确理解,精致:源于对教材的深刻认识,完美:在于对教材的活化处置。”根据自己的风格,学生的特点等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写、重组,使教材更利于我们的教学,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把编者的意图,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针对性的灵魂在于对学情的动态把握。因为学习任务是基本固定的,而正是因为学情的千差万别才用多种办法组织课堂,也才有了所谓针对性的问题。 学情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情况的具体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可以说“学情分析”是教师备课的指南针。掌握了学生情况就能更有针对性的做好教学设计更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如果没有正确分析学生情况那么再好的设计也是徒劳的。 学情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教材分析]《发现自己的潜能》是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五课《自我新期待》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发掘自己的潜能从而培养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从全课内容看,它是对第一个框题的继承和发展,并为第三个框题的学习起铺垫的作用。 [课标依据]依据是新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潜能是可以被发掘的。 能力目标:在认识自己潜能的同时,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并能针对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