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自制三伏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冬病夏治--自制三伏贴

冬病夏治--自制三伏贴 日志 私密日志列表 冬病夏治--自制三伏贴 返回私密日志列表 [转] 冬病夏治--自制三伏贴 2013.2.2 编辑删除转为日志字体:中 上一篇 | 下一篇 今夏农历初伏的第一天,也是传统中医疗法“冬病夏治”开始的日子。   “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并不仅仅是贴膏药。”中医专家指出:冬病夏治还可以中药内服、穴位拔罐、艾条灸、脐疗、穴位注射、刮痧、药膳等等,这些方法也都是“夏治”增强疗效的重要治疗手段,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佳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据悉,“冬病夏治”是我国中医的传统疗法,是指在三伏天利用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冬季好发疾病。它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依据,根据不同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特征,把中药制成不同的药贴,贴敷于身体的某些特定穴位上,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直接作用于机体。按照中医原理,三伏天天气炎热,人体阳气旺盛,皮肤毛孔开泄,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容易通过皮肤吸收渗透到机体内。   据介绍,“冬病夏治”主要适用于咳嗽、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喉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体虚易感冒、关节炎、慢性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畏寒症及慢性肠胃炎等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   但是,“三伏贴敷”也并非人人皆宜,孕妇、阴虚火旺者、一岁以下的婴幼儿、患有支气管扩张症、某些心脏病病人以及皮肤过敏者不宜进行贴敷。   专家指出,“冬病夏治”不要盲目跟风,除适应症有明确范围外,“冬病夏治”的疗效也并非立竿见影,很多疾病需要连续治疗3年或更长才见效。不能长期坚持的患者 自制三伏贴:   三伏贴是于三伏天上午11时以前为佳,因此时阳气生发。初、中、末伏各贴药1次,连贴三年为佳。     1、哮喘   敷贴取穴 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 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 ,麝香1.5克 ,生姜汁适量。  2、虚寒性便秘   敷贴取穴 神阕足三里气海   药物 巴豆2克,吴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姜汁少许。   3、风湿???关节炎   敷贴取穴 曲池足三里外关 阳陵泉绝骨   药物 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4、高血压   敷贴取穴 神阕 涌泉   药物 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5、过敏性鼻炎   敷贴取穴 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适量。   还有很多寒性疾病,可以根据具体病情配方!   上文是中医三伏贴疾病对应配方和敷贴取穴的知识的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医师建议大家到正规医院贴三伏贴,以免自己敷贴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2-7天   贴敷部位:   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药材炮制: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   实施时间:头伏开始,隔7天贴1次,至末伏止,连贴3年。   实施方法   虚贴方: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里(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温阳驱寒方: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膈俞(双侧)、气海(双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贴敷部位   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